海底捞上半年净亏损965亿元(海底捞在美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海底捞上半年净亏损965亿元(海底捞在美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昨晚(8月25日晚),海底捞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

上半年总收入97.6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5%。期内利润为-9.65亿元。

主要受疫情闭店影响,但海底捞扩张速度丝毫没减慢,上半年新开门店173家,总数增至935家,距“千店”只有一步之遥。

整体海底捞恢复情况不错,三线以下门店翻台已达3.6,人均也有不少提升,全国上下已经没百元以内的海底捞。

顺便说,昨天七夕情人节,海底捞排队超级火爆,导致排号系统崩溃,登上热搜。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海底捞上半年业绩结合市场反馈,我们get到4个火锅业的新常态。

第 622 期

文 | 小倩 曲红

总收入97.6亿,利润亏损9.65亿

受疫情期间歇业影响,海底捞2020年上半年收入97.6亿,比去年同期的116.9亿,下降了16.5%,少收19.3亿。

其中海底捞餐厅仍旧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93.7%,从去年同期的113亿元,降至2020年的91.5亿元。

期内利润,由上年同期的9.12亿元骤降为-9.65亿元,降幅超过200%。受疫情影响,亏损是餐饮业普遍现象。不过作为火锅老大,海底捞亏损程度并不算大。

主打西北菜的九毛九近日也公布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下降23.2%,净利亏损8869.6万。

通过昨天七夕“排号系统”崩溃就可以看出来,事实上,火锅是疫后恢复最快的,也是当下经济萧条期最受欢迎的餐饮品类(相关阅读: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反弹,火锅迎来最好的机会!)与传统中餐相比,仍然具有不小的抗风险优势。

疯狂扩张停不下来,半年新开173家

尽管疫情形势严峻,海底捞始终保持快速开店的扩张状态。

2020 年上半年新开业173家门店,海底捞全球门店从2019年的768家增至935家。

2019年海底捞门店数相比2018年净增了64.8%,平均每1.2天就开1家新店。而2020年,“海底捞速度”丝毫没受疫情影响,几乎每天都有新店开业。

此外,海底捞继续朝三线以下城市下沉。并且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餐厅密度和拓展餐厅覆盖地区。

这背后,有单店业绩见顶,靠新店保增速的原因;也有员工发展的需要,让新开店的速度与人才增长速度保持平衡;

更重要的是,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希望把下游连锁店作为上游供应链体系的流量入口。即使海底捞本身因为门店扩张而导致净利率下降,整个集团的利润也可以从供应链公司中弥补回来。

翻台降至3.3,人均从105涨至113元

因为疫期客流减少,海底捞的翻台率从去年的4.8降至3.3。越是一线城市,下滑幅度越大。

不过目前已呈现出强劲的恢复态势,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恢复较快,已恢复至3.6次/天,下半年有望恢复到4以上。

不过上半年,海底捞人均消费涨至112.8元,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别是101.1元、105.5元。

去年上半年,二三线城市的海底捞人均还是90多元(见上图),但现在,在中国内陆城市中,再无百元以下的海底捞。

疫情期间,海底捞还宣布过一次涨价,菜品价格整体上调6%,但遭舆论反扑,后紧急叫停并道歉。

可见当下通过涨价提升客单价已经不太可能,未来只能优化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利润了。

外卖收入超4亿,更注重多元布局

上半年,海底捞外卖收入4.1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1.83亿元,增长了123.7%,占总营收比重增至4.2%。

这次疫情把火锅企业逼得纷纷上线外卖,就拿海底捞来说,外卖体系已经非常成熟,截至2020年6月,共有299家门店可提供外送服务,而在2019年年底,这个数字还是206家,说明仅疫情期间,就新增93个外卖服务点。

不过相对于太二酸菜鱼上半年外卖占总收入22.9%的比重,火锅外卖的频率和需求并不是很大。

此外,上半年海底捞也在积极拓展零售渠道,比如推出半成品方便菜肴,应用软件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个在线销售渠道。

其实海底捞很早就开始多元化布局,除了外卖、新零售,2019年明显加快了新品牌建设,先后收购了U鼎冒菜、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并通过内部赛马制孵化了接近10个快餐品牌。

随着十八汆、佰麸私房面、捞派有面儿先后浮出水面,可以看出,海底捞期望在火锅之外,正在抢占更多样的消费场景,寻求更大的市场。

▲点图片回顾

在最新的财报上也表示,未来会策略性地收购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

根本来说,海底捞已不单纯是一家餐饮企业,而是餐饮业加制造业,完备的供应链条,让它具备孵化餐饮新品牌、新品类所需要的几乎一切基础设施。

经历了品类扩张、差异化经营扩张的海底捞,正在由品牌扩张时代过渡到模型扩张、供应扩张。

人工成本增加4.2亿,加大科技降本提效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工成本相比去年同期的36.5亿,增至40.7亿元,增加了4.2亿。由于新开餐厅导致人员增加。

员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从去年上半年31.2%增至41.7%,主要由于收入减少所致。据其财报显示,海底捞现有92179名员工。

员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海底捞租金不增反降,上半年租金0.88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0.96亿元,下降了8.3%。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应收的比例也相对稳定,同比去年同期的0.9%,降至0.8%。

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人效,海底捞表示,持续技术方面的投入,例如继续优化、研发业务管理系统、智慧餐厅技术。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海底捞已经在3家门店装置了智慧机械臂,23家门店采用了千人千味智能配锅机,在全球餐厅中运营了958台传菜机器人与385部小美电话机器人。

此外,IKMS智能厨房管理系统,门店要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通过采用这些智能化的元素,一方面保留海底捞后厨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餐厅的经营效率。

规模作战这张牌,海底捞还能打多久?

虽然海底捞财报数据表现还算平稳,在预期之内,但在舆论环境中,上半年海底捞持续霸占流量C位,争议不断。

前后出现“涨价道歉门”、“接班人计划”、“张勇减持套现”、以及后来的“塑料乌鸡卷”、“筷子大肠杆菌超标”等。

树大招风,海底捞身上遭遇的一切,也预示或者透露出一些消费趋势变化。

1、疫后时代,经济萧条,消费者对餐饮更注重性价比,明目张胆的涨价势必让品牌自毁前程,失掉民心。

2、其次,消费者更加在意食品安全。不仅是海底捞,任何一家略有知名度的品牌,出现小小的食安风波都会被网络无限扩大,因为消费者越来越零容忍此类事件。每一次食安危机也严重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3、再次,结合海底捞系列事件,以及财报的数据表现,我们看到,海底捞阔步向前,带来规模碾压的同时,危机也初步显现,出现管理滑坡的迹象。

海底捞自从上市之后,开店速度就像坐上了火箭,即便今年疫情亏损9亿多,也无法阻止它疯狂开店。

但跑得快了就容易出事,前段时间出现几次食安风波,有的是因为对供货商的管控不足,有的是对员工管理不到位。

“火锅效应”显现,前路可期

不过,海底捞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乐观。

前段时间,海底捞股价逆势上涨15% ,与大快活,大家乐超过10%的跌幅比起来,简直冰火两重天。足可见资本对其一致性的乐观预期。

而且正如我们分析的,经济萧条期,火锅和酒一样,有刺激和释放作用,将迎来机会红利。昨天七夕情人节的火爆也可见一斑。有网友表示,从下午6点排到8点,前面还有80桌。

海底捞就是沸腾火锅行业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中餐第一大品类,火锅依旧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经历过洗牌后的餐饮行业,市场出清加速,优质商铺空出,马太效应之下,有实力的火锅商家会面临更多新机会,实现逆袭。

火锅大赛道上,商家们前路可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