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走势图(2022年碳酸锂最高价格预测)

碳酸锂价格走势图(2022年碳酸锂最高价格预测)
摘要
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3月24日~4月7日):1)国内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其中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国务院部门和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增强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着力提高质量效率的主要目标;工信部等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等等。2)国际方面,美国表示将在未来6个月每日释放100万桶石油战略储备,并与欧盟达成液化天然气协议;俄罗斯提出从4月开始执行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等等。
热点“碳”究:4月2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五方面,制定技术攻关路线图,将未来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与此前“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发布的能源科技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延续了“十二五”以来对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核能以及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支持,同时特别突出强调了在能源领域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此阶段,中国能源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过往发展来看,我们认为绿色能源创新是以渐进式创新为主,激进式创新为辅,创新的来源主要为研发、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其中政府政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各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既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也需要持续加强合作的国际局面。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转型行业:国务院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并明确了责任和完成时限;发改委表示将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稳慎推进在建境外煤电项目;能源局提出要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国务院明确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涉及钢铁、有色等行业,并明确了责任和完成时限,等等。2)碳中和成长行业: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导致碳中和概念指数承压,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4.7%,分别跑输沪深300和恒生指数4.4ppt和4ppt。碳中和细分板块均表现不佳,光伏、新能源和储能板块领跌,跌幅达到8%左右。分行业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趋缓,光伏经理人指数下调9%。1-2月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7.5%,投资同比减少27.9%,多项规划文件提出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国内渗透率加速提升;政策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物流配送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截至2022年4月7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1373支,规模1.47万亿人民币,其中碳中和债存量108只,规模为1245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4%。从发行节奏来看,3月共计发行73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73亿人民币,其中10支为碳中和债,规模101亿人民币。4月以来新发15支绿债,规模174亿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4月6日收盘价60元每吨,较两周前小幅上升2.7%。由于下一履约期配额分配方法尚未发布,交易量平淡。欧盟碳价在3月回升后持续震荡,成交相对低迷。3)ESG:IFRS基金会下属的国际可持续标准理事会(ISSB)发布《可持续发展相关金融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征求意见稿,预计通过后将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奠定基准;国际可持续标准理事会(ISSB)和全球可持续标准理事会(GSSB)将合作制定一套具有“双重支柱”的ESG报告系统,全球ESG标准或将统一。
报告观点:1)IPCC发布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指出,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将升温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1.5℃以内,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25年前达峰并在2030年前减少43%,且甲烷也需减少约1/3。2)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并未蓬勃发展》指出,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处于薄弱状态,公共研究、开发和示范投资仅小幅增长,且清洁能源技术出口明显落后于全球 GDP,清洁能源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然而增幅仍小于化石能源,各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将气候承诺变为现实。
前沿科学与技术:阿贡国家实验室发现了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关键原因;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可拉伸和可打印的自由形式锂离子电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发现从重质一氧化碳混合物中提纯氢气的新方法;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机构发现限制多晶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电压的因素;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发现清道夫纳米粒子可以使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成为现实;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开发出“冻融电池”,将善于保存自身能量。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图表:近两周国内外热点政策/事件追踪(2022年3月24日-4月7日)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网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分工意见》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4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国务院部门和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其中提到,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1]
?? 国家能源局:《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主要目标:1)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2)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3)着力提高质量效率。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并留有适当弹性。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2]
?? 工信部等六部门:《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更好地适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更加宏观、全面的指导。要求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数字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等高端化工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意见》围绕主要目标,聚焦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等6个重点难点,凝炼出6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碳减排。二是着力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培育壮大生物化工。三是促进行业间耦合发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3]
??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遵循“补强短板,支撑发展”“锻造长板,引领未来”“依托工程,注重实效”“协同创新,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为: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制定了技术攻关路线图。[4]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与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绿色丝绸之路理念得到各方认可,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绿色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走出去”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围绕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3个板块,提出15项具体任务,内容覆盖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5]
??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4月6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构建全寿命周期绿色交通技术体系。围绕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部署要求和绿色交通发展需要,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绿色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建养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运输服务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应用。[6]
?? 生态环境部: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将配合司法部积极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环境数据质量是环境管理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持续对包括碳排放数据在内的环境数据造假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刘友宾介绍,我国碳市场自去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平稳,目前正处于重要的发展培育期。刘友宾透露,今年,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将在全国继续开展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向环境数据造假说不。[7]
?? 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现有基地达合理规摸前不增产能布点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鼓励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一是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引导产业向发展基础好、产能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聚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鼓励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在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三是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依法依规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规行为;四是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8]
?? 工信部: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财联社4月1日电,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3月31日举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一是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全产业链创新。二是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成长壮大。四是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让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9]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设置了81项能源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了总投资1866亿元的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清单。“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进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的计划,天然气消费量要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消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能源保障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构建取得实质进展。本市将建设坚强智慧城市电网,2025年外受电通道增加到18条37回路,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优化清洁供热布局和绿色供热体系,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本市供热“无煤化”。根据《规划》,本市将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外调绿电量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10]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 美国将在未来6个月每天释放100万桶石油战略储备
4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启动了美国紧急石油储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释放,并要求石油公司进行更多钻探,以降低飙升的汽油价格。从5月开始,美国将从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100万桶/天(bpd)的原油,为期6个月。[11]
?? 美国与欧盟达成液化天然气协议
3月25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今年将努力向欧盟供应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以帮助其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由于俄乌冲突持续,欧盟的目标是今年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三分之二,并在2027年之前停止所有俄罗斯化石燃料的进口。俄罗斯供应了欧洲约40%的天然气需求。[12]
?? 俄罗斯将从4月开始执行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
3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他已签署一项法令,规定从4月1日起外国买家必须以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如果不支付这些费用,合同将被终止。[13]
?? 欧盟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欧洲的太阳能制造业
3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能源专员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欧洲用于太阳能装置的工业制造部件,因为欧盟正在制定计划以迅速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14]
?? 英国将大力建造核电站
4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商务大臣夸西·克瓦滕(Kwasi Kwarteng)表示,英国可以建造多达7个新的核电站,作为俄乌局势后大力扩张本土能源的一部分。Kwarteng告诉该报,“到2050年,我们将在英国拥有六七个站点”。[15]
?? 西班牙将批准160亿欧元援助以抵消飙升的能源成本
3月28日,据路透社报道,西班牙宣布提供160亿欧元(175亿美元)的直接援助和软贷款,以帮助企业和家庭度过高涨的能源价格,这些价格正在推高通胀并引发社会不满。[16]
?? 加拿大将投资20亿加元用于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矿产战略
4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的联邦预算将包括至少20亿加元(16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加速电动汽车(EV)电池供应链所需关键矿物的生产和加工的战略。[17]
?? 立陶宛将不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4月3日,据路透社报道,立陶宛能源部周六表示,立陶宛将不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以满足其国内需求,成为欧洲第一个独立于俄罗斯供应的国家。该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立陶宛国内消费的所有天然气都将通过克莱佩达港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终端进口。[18]
?? 印度削减煤炭供应,因库存下降而暂停拍卖
3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已经削减了对非电力部门的煤炭供应,并暂停了一些没有供应协议的公用事业燃料拍卖计划,原因是煤炭库存下滑。[19]
热点“碳”究:能源技术创新:将未来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2022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20](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制定了技术攻关路线图。《规划》也成为双碳“1 N”政策体系的最新文件。
与前两个五年能源科技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有哪些异同?
图表:“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规划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政府网站,中金研究院
能源局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制定指导国家能源科技创新的规划性文件。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前,分别于2011年12月和2016年12月发布《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和《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两次规划都提出了鼓励发展的能源技术领域。其中,“十二五”规划包括勘探和开采技术领域、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和新能源技术领域;“十三五”规划包括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安全先进核电技术、战略性能源技术和能源基础材料技术。三次规划对能源技术分类略有不同,我们按照“十四五”规划的分类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可以看出,《规划》延续了“十二五”以来对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核能以及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及数字化的支持,并特别突出强调了在能源领域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中国能源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的报告《创新:不灭的火炬》,能源技术创新是形成中国未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能源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为推动中国完成能源转型、实现能源安全的发挥重要作用。从过往发展来看,我们认为绿色能源创新是以渐进式创新为主,激进式创新为辅。绿色能源科技创新以激进式创新为代际标志,体现为光伏、新能源电池产品在效率、性能上呈现跃进,但初期成本不一定占优,需借助渐进式创新,通过设备国产化、材料单耗下降等小步快跑的技术迭代,形成成本优势、主导市场;能源互联网技术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打通各要素,产生经济效益,为绿色能源赋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光伏、新能源电池在技术上与海外不存在代差,同时成本具备竞争优势,带来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全球配套份额的提升,头部企业获取到超额利润;而能源互联网/能源数字化带来了增量市场空间收益和对于基础设施环节的外部性激励。创新的来源主要为研发、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资金来源方面,政府财政、政策性银行、资本市场、企业自有资金及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行业的发展。
从光伏、锂电过去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政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补贴培育需求、引导需求升级,再到“示范项目”促进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为产业链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提供了试错平台。企业间则是通过激烈的竞争给行业带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升级。《规划》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仍可扮演类似的角色,为促进氢能、储能、碳捕集与封存、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等其他绿色能源的加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中国绿色能源行业在激进式创新方面仍较为薄弱,人才和科研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增强,同时更好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将促进企业创新动力,并需要对产能无序扩张加以关注。
总体而言,中国R&D投入总量具有优势,但R&D强度与世界其他科技强国相比似乎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到能源技术领域,正如《规划》提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第二,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难以有效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第三,重大能源科技创新产学研“散而不强”,重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首台(套)依托工程机制、容错以及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机制尚需完善。
图表:中国与科技强国R&D强度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OECD,中金研究院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规划》所支持的能源技术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趋同,反映了各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既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也需要持续加强合作的国际局面。正如《规划》中提到的,欧盟、美国、日本等经济体高度重视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扶持,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核能、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在本国的快速发展,占领碳中和全球趋势下的技术制高点,以求形成相关产业竞争优势。
从支持的技术领域来看,中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所覆盖的能源技术大致相同,然而总体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规划文件同时还覆盖了如工业、建筑、交通、消费等其他行业的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规划。例如,欧盟在2019年颁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地平线欧洲”计划,35%的经费将用于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研发,提出能源、工业、建筑、交通、消费等7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政策、核心技术和实施计划[21],并在2020年3月提交的《欧洲气候法(草案)》中提出将绿色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外交等事务的重要抓手。美国近年来相继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美国优先能源计划》等政策,并出台系列研发计划,积极部署发展新一代核能、页岩油气、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先进能源技术,突出全链条集成化创新。日本发布的《绿色增长战略》确定了海上风电、燃料电池、氢能、核能、交通物流和建筑等14个重点领域深度减排技术路线图和发展目标,旨在确保日本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零碳社会”[22]。同时,欧盟和日本也对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专门的发展战略。比如,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氢能战略》、日本发布《氢能基本战略》,分别对其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及路径进行规划。事实上,中国也就不同的技术领域专门出台过政策性文件。例如,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图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及的各国能源技术政策

资料来源:各国政策文件,中金研究院
中国与有关国家在能源气候领域较早建立了合作渠道,但是政府间的技术合作往往以交流、研讨等形式为主。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和市场规模优势,发达国家在新一轮的能源技术创新中与中国开展合作往往因此有所顾虑,例如欧洲曾以较高的成本开发光伏技术,并重金补贴光伏发电上网,而与此同时也为中国光伏产业的起步创造了发展条件并占得市场主要份额。因此,中国应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未来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图表:中美、中欧、中日及多边能源合作声明

资料来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政策文件,中金研究院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图表:行业政策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等政府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国内稳增长压力叠加外部地缘冲突及加息缩表预期,碳中和概念指数承压走低。3月以来俄乌局势继续僵持,西方对俄金融及能源制裁加码,全球滞胀和发达国家金融条件快速收紧的风险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疫情影响扰动有所加剧,叠加2月PMI等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仍有压力。内外部不确定性使得以远景预期为支撑的碳中和概念短期边际承压。3月24日至4月6日期间,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4.7%,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0.3%)和恒生指数(0.7%)。2022年初至今,低碳行业指数下跌17.3%,跌幅大于沪深300指数3.6ppt,同时跑输恒生指数11.3ppt。
细分板块均表现不佳,光伏、新能源和储能板块领跌。分行业来看,近两周碳中和相关成长行业指数普跌。光伏、新能源和储能板块领跌,跌幅分别达到8.9%、8%和7.9%。其次,核电、新能源汽车(受汽车补贴退坡、碳酸锂涨价等因素影响)和氢能,分别走低4.1%和4.5%和5.8%。
图表:碳中和概念指数近两周与全球主要指数共振回调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4月6日
图表: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2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4月6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趋缓,光伏经理人指数下调9%。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64%,其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上涨1.1%、0.7%、0.4%。受中上游制造业提价传导不畅和产能扩增影响,全行业超额收益受到挤压,光伏经理人指数出现回调,较两周前下跌9%。向前看,上游扩产仍有望稳步推进,但下游消化能力有待匹配。据中金机械组统计,2021-2022年硅片环节扩产规划超330GW,将带来长晶设备需求超470亿元,随210mm大硅片替代加速,硅片先进产能仍有明显缺口。电池片环节新技术持续更新,硅片薄片化、背电极接触(IBC)、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等晶体硅电池技术均有公司积极推进验证,设备有望迎来迭代需求。
行业动态方面,风光电量占比目标发布,年内重点建设方向明确。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3],指出要稳步改善能源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相关具体路径包括:(1)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研究建立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储能建设运行机制。(2)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实施情况监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矿区、工矿场区、工业园区的土地、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4)积极发展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探索作为支撑、调节性电源的光热发电示范,扎实推进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中,建设光热发电项目。根据总发电量和风光占比目标,中金电新组推算风光2022年发电量目标为11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仅12.6%。考虑到2021年底风光装机较上年同期增速已有18.7%,即使考虑风资源波动影响,仍有较大可能突破该目标。[24]
图表:光伏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电产业链
风电行业运行平稳,投资同比减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5],截至2022年2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7.5%;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73万千瓦,比上年同比多增约216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长60.5%。风电完成投资124亿元,同比减少27.9%。
行业动态方面,1)《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探索集中送出和集中运维模式。2)4月2日,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能源创新的重点任务,将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及超大型海上风机技术,和退役风电机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现金,列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其中,12-15MW级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工程和开展深水区域漂浮式风电机组工程将作为重点示范。同时,《规划》将大容量远海风电友好送出技术列入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指导开展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基地柔性直流送出工程示范。[26]
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国内渗透率加速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7],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6年的50.7万辆提高到2020年的136.7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28%。2021年,产销均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2022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0.5%,维持高速增长。中金汽车组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迎来市场化拐点,国内厂商整车技术水平和核心部件能力提升明显,智能网联或将引领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行业变局。
上游锂电池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工信部发布全国锂电池行业运行状况显示[28],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1-2月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82GWh,储能电池产量超过9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30GWh,且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全国锂电出口总额达到357亿元。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公布了2022年1-2月动力电池数据,全球出货量合计为53.5GWh,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宁德时代占18.4GWh,同比增长158.5%,比亚迪占6.4GWh,同比增长256.8%,分居全球第一和第四,市场份额合计46.4%。该时间窗口下,动力电池供应商CR5超过77.4%,头部集中趋势明显。随海外产能扩张周期启动,2022国内锂电池厂商有望进一步扩张。同时,近期碳酸锂价格涨幅趋缓,对上游涨价的担忧相对弱化,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攀升,下游厂商的成本消化能力增强,行业有望维持增势。
行业动态方面,国家要求深入推进交通领域电气化,公路、物流配送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2〕353号),明确深入推进交通领域电气化,推动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电气化发展,助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物流配送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港口、机场新增和更换车辆设备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家用电动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29]。汽车厂商比亚迪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加快落实“双碳”目标。[30]
国家部委密集发声推广换电,产业链生态迅速丰富。近期,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上海出台充换电支持政策,武汉和重庆规划到2023年分别建设100/200座换电站,推广换电车辆过万;广州规划到2025年建设400座换电站。中金汽车组认为,国家多部委发声支持换电,主要城市密集落地换电站建设规划,从政策面强化了对换电赛道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决心。在此背景下,蔚来海外首座换电站投运,武汉蔚能发行绿色资产票据,多方势力加速入局换电,电池资产证券化出现。例如协鑫能科募资37亿元专注聚焦换电业务拓展,徐工集团与国家电投、玖行能源等合资成立商用车换电设备生产企业,博世同三菱商事、蓝谷能源合作开发乘用车换电“电池即服务”商业模式。中国电力、广汽集团、小鹏汽车、阿尔特等新成立公司涉及换电相关业务。[31]
图表:行业动态前瞻

资料来源:中国博览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业“双碳”行动
图表:国企央企“双碳”行动追踪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国内重点企业“双碳”目标更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和低碳产业,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存量约1.5万亿人民币。据万得资讯,截至2022年4月7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32]存量1373支,存量规模为1.47万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3月共发行73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673亿人民币,发行速度较2月26支、630亿人民币规模有所加快。4月初至6日,有15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174亿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存量1245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比例为8.4%。截至2022年3月23日,境内碳中和债存量108只,存量规模1245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4%。3月共发行10支,发行规模101亿人民币,新增募投项目多集中在电力和金融服务行业。
图表: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截至2022年4月6日
图表: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截至2022年4月6日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交易活跃度趋弱。截至2022年4月6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60元每吨,较两周前(2022年3月23日收盘)58.4元每吨的收盘价上升2.7%。近两周全国碳市场共成交15.6万吨,成交金额共计907万元人民币,交易活跃度趋弱,其原因部分由于全国碳市场下一履约期配额分配方法尚未发布,多数存在配额盈余的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地方碳市场方面,碳价普遍在小幅下跌后反弹至3月中旬水平,湖北碳价恢复至46.75元每吨,上海碳价在调整后重新升至59元每吨。
欧盟碳价在3月回升后持续震荡,成交量相对低迷。下行压力来自俄乌冲突再次加剧,“布查事件”后欧委会提出包括煤炭禁运在内的第5轮制裁计划,煤炭价格再度冲高,政治不确定性导致资金压力增加;上行推力主要来自低碳政策面的相对稳定,4月5日欧洲议会对扩增市场稳定储备(MSR)提取率的决议投票尚未通过,但对相关议题的讨论释放了维持气候变化政策积极预期的信号,预计出现碳资产恐慌性抛售的可能性较低。截止4月6日,欧盟碳价为77欧元每吨,在3月29日触及月度新高81.44欧元每吨后窄幅波动。
图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价及成交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4月6日
图表: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4月6日
图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7省市试点市场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4月6日
ESG事件追踪
图表:ESG市场动态及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 中国资管机构加速签署UN-PRI
截止2022年4月7日,全球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4909家机构签署确认了UN-PRI原则。其中,10%为服务提供商,14%为资产所有者,76%为投资管理机构。其中,中国共有95家机构签署了PRI原则,其中有20家服务供应商,4家资产所有者,71家投资管理机构。[33]
图表:2022年2月以来UNPRI新增签署机构

资料来源:UNPRI,中金公司研究部
?? ISSB发布可持续发展相关金融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征求意见稿
2022年3月31日,IFRS基金会下属的国际可持续标准理事会(ISSB)发布《可持续发展相关金融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isclosure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的征求意见稿。草案立足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融合了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标准的行业披露要求。两份草案将在IFRS网站上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征求意见期,通过后将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奠定基准。
?? ISSB宣布与GSSB开展合作,全球ESG标准或将统一
2022年3月24日,IFRS基金会和全球报告倡议(GRI)宣布一项合作,将由两个机构旗下的国际可持续标准理事会(ISSB)和全球可持续标准理事会(GSSB)进行工作项目和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两个机构将在保持各自独立性、而非合并的前提下,合作制定一套具有“双重支柱”的ESG报告系统:一方面是与ESG相关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是与公司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相关的信息。这一行动反映了连续、可比的可持续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旨在服务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减轻公司报告负担,推动国际可持续报告环境的和谐有序发展。[34]
报告观点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5个会员政府于2022年4月4日批准了IPCC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第三工作组报告提供了对气候变化减缓进展和承诺的最新全球评估,并审查了全球排放源。报告解释了减排和减缓活动的发展,评估了国家气候承诺对长期排放目标的影响。此篇报告为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第三部分,AR6将于今年完成。[35]
主要观点
?? 报告评估,2010-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不立即在所有部门进行深度减排,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就毫无可能了。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和风能以及电池的成本持续下降,降幅高达85%。各国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和立法,提高了能源效率,降低了森林砍伐率,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所有部门都有到2030年至少将排放量减半的备选方案。要限制全球变暖,就需要能源部门进行重大转型。这将涉及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广泛推广电气化、提高能源效率、以及使用替代燃料(如氢气)。落实了正确的政策、基础设施和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到2050年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70%。这提供了尚未发掘的巨大潜力。证据还显示,生活方式的改变能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 未来几年是关键。将升温限制在1.5°C左右需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迟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前减少43%;与此同时,甲烷也需要减少约三分之一。即使如此,我们也会暂时超过这个温度阈值,这一点几乎不可避免,但到本世纪末可能再次低于这个阈值。当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净零时,全球温度将达到稳定。对于升温1.5°C,这意味着在本世纪50年代初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对于升温2°C,大约是本世纪70年代初。该评估报告表明,要将升温限制在2°C左右仍需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迟在2025年前达峰,并在2030年前减少四分之一。
?? 缩小投资差距。虽然与到2030年将升温限制在2°C所需的水平相比,资金流比低了三至六倍,但我们有足够的全球资本和流动性来填补投资缺口。然而,这有赖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发出明确的信号,包括加强公共部门的财政和政策的协调一致。在不考虑减少适应成本或避免气候影响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采取必要的行动将升温限制在2°C或以下,与维持现有政策相比,205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仅仅降低几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并未蓬勃发展》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并未蓬勃发展》,其中指出加速清洁能源创新对于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健康状况不佳,大多数指标都存在明显差距。各国必须纠正这些弱点,以兑现世界领导人在COP26上做出的承诺。[36]
主要观点
?? 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能源创新体系来实现未来的脱碳承诺。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使系统蓬勃发展。自2015年《巴黎协定》以来,进展甚微。
?? 全球能源创新体系处于薄弱状态。知识发展和传播、创业生态系统、贸易、市场准备和技术采用以及国家公共政策等关键指标都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24个主要国家各自通过了到2020年将其对MI计划的投资翻番的目标。然而他们远未达到目标。但如果每个成员国的投资实际上都翻了一番,到2020年的累计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
?? 其中RD&D投资增幅较小。自2015年以来,公共研究、开发和示范(RD&D)投资仅小幅增长( 29%),而高价值专利的数量增长率更是微乎其微( 0.2%)。
?? 贸易和国家政策表现更差。而绝大多数有效碳排放率低于60欧元的基准。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渐进式创新是健康创新系统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对于像能源这样庞大而重要的行业。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表明,这些企业正在继续以客户重视的方式改进其产品。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球CET出口名义价值增长了8%,但同期全球GDP增长了13%。
?? 太阳能是最大的出口类别,2020年占全球总量的41%,风能占20%。多年来,中国一直主导着太阳能技术的出口,稳定地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太阳能和风能在清洁能源出口中的份额从2015年的59%上升到2020年的61%。CCUS(16%)和储能和电动动力总成(15%)占据了接下来的两个位置(每个出口额约为500亿美元),尽管公共研发和风险投资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氢和燃料电池的出口总额略低于60亿美元(2%)。随着清洁氢作为一种气候解决方案受到关注,出口可能需要加速以实现减排目标。
?? 清洁能源消费有所增加,但增幅仍小于化石燃料。清洁能源消费的绝对增长速度并没有超过能源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化石燃料消费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在继续增长。从2010年到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增长了23.6艾焦耳,而化石燃料消费增长了52.6艾焦耳。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以及高收入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在2010年代消耗了更多的化石燃料。
?? 世界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将气候承诺变为现实。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格拉斯哥发起了一项“突破议程”,以促进气候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现在,各国必须与私营部门合作以产生创新浪潮,否则实现气候目标的机会就会溜走。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 阿贡国家实验室:关键电池的发现可能会影响交通和电网
3月24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性能下降的一个关键原因:在制备阴极材料的步骤中形成的原子结构中出现了缺陷,将会导致正极发生结构性地震,从而导致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灾难性的性能下降。有了这些发现,电池开发人员现在将能够调整合成条件以制造出性能优越得多的钠离子阴极。[37]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可拉伸和可打印的自由形式锂离子电池
3月25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可用于开发可穿戴设备的柔软、可机械变形和可拉伸的锂电池,并通过将电池打印在衣服表面来检验电池的可行性。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宣布,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锂电池,其中包含所有材料,包括阳极、阴极、集电器、电解质和密封剂,都是可拉伸和可印刷的。该团队开发的锂电池具有高容量和适合机械变形的自由形态特性。[38]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方法从重质一氧化碳混合物中提纯氢气
3月29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精炼金属、制造化肥和为重型车辆提供燃料电池动力都是需要纯化氢的过程。但是从其他气体的混合物中纯化或分离氢气可能很困难,需要几个步骤。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副教授 Chris Arges 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明,使用配备新开发的膜材料的泵可以简化该过程。[39]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限制多晶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电压的因素
3月30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和 First Solar Inc.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CdSeTe太阳能电池中观察到的电压不足的原因。他们的论文发表在《自然-能源》上,提供了新的见解,可以帮助工程师在未来提高这些太阳能电池的性能。[40]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清道夫纳米粒子可以使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成为现实
3月3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工程师是一个协作团队之一,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材料,该材料可以使燃料电池系统相对于目前为大多数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系统具有竞争优势。[41]
?? 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冻融电池”善于保存自身能量
4月4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专为电网设计的电池,可以将能量锁定数月而不会损失太多存储容量。“冻融电池”的开发可以将其能量冻结以备后用,这是朝着可用于季节性存储的电池迈出的一步。原型很小,大约有一个冰球那么大。但该设备背后的科学潜在用途是巨大的,它预示着来自间歇性能源(如阳光和风)的能量可以长期储存的时代。[42]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图表: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43],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4月5日-4月14日全国低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44],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低气温预测
图表:4月5日-4月14日全国暴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累计降水量预测
资料来源
[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25/content_5681343.htm
[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29/content_5682278.htm
[3]https://www.miit.gov.cn/zwgk/zcjd/art/2022/art_b3ba9eaf74f0475586853b0614872925.html
[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3/content_5683361.htm
[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29/content_5682210.htm
[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6/content_5683595.htm
[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323666141275882&wfr=spider&for=pc
[8]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3/t20220314_3794760.htm
[9]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3/t20220315_971468.html
[10]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fwj/zfwj2016/szfwj/202204/t20220401_2646626.html
[11]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biden-release-1-mln-barrels-oil-day-ease-pump-prices-2022-03-31/
[12]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us-eu-strike-lng-deal-europe-seeks-cut-russian-gas-2022-03-25/
[13]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putin-says-russian-gas-must-be-paid-roubles-friday-2022-03-31/
[14]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sustainable-business/eu-will-do-whatever-it-takes-bring-solar-energy-manufacturing-back-europe-2022-03-31/
[15]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britain-could-build-seven-nuclear-power-stations-minister-2022-04-02/
[16]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pain-approve-16-bln-euros-aid-offset-soaring-energy-costs-2022-03-28/
[17]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xclusive-canada-spend-c2-bln-mineral-strategy-ev-battery-supply-chain-2022-04-04/
[18]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lithuania-ceasing-all-russian-gas-imports-domestic-needs-2022-04-02/
[19]https://www.reuters.com/world/india/india-cuts-coal-supply-inventories-slump-power-demand-surges-2022-03-30/
[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3/5683361/files/489a4522c1da4a7d88c4194c6b4a0933.pdf
[21]https://ec.europa.eu/info/strateg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_en
[22]https://www.meti.go.jp/english/press/2020/1225_001.html
[2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29/content_5682278.htm
[24]http://zfxxgk.nea.gov.cn/2022-03/17/c_1310534134.htm
[25]http://www.gov.cn/shuju/2022-03/22/content_5680388.htm
[26]https://www.miit.gov.cn/gxsj/tjfx/dzxx/art/2022/art_a9c66a8bed25446eb3cd3454df5e2577.html
[27]http://www.gov.cn/xinwen/2022-03/19/content_5679805.htm
[28]http://m.cnr.cn/tech/20220405/t20220405_525786453.html
[29]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3-30/doc-imcwiwss9011665.shtml
[3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404/c1004-32391650.html
[31]详情请参考中金研究部于2022年4月6日发布的《产业资源加速入局,换电生态迅速丰富》:https://research.cicc.com/document/detail?id=265130
[32]债券全称中包含绿色或碳中和、债券简称中包含G,或经绿色债券认证机构认证的个债。
[33]https://www.unpri.org/signatories
[34]https://www.ifrs.org/news-and-events/news/2022/03/ifrs-foundation-signs-agreement-with-gri/
[35]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3/
[36]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2/01/10/mission-critical-global-energy-innovation-system-not-thriving
[37]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pivotal-battery-discovery-impact-grid.html
[38]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electrode-inexpensive-earth-abundant-metals-potential.html
[39]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method-purifies-hydrogen-heavy-carbon.html
[4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2-00985-z;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unveils-factors-limiting-voltage-polycrystalline.html
[41]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scavenger-nanoparticles-fuel-cell-powered-vehicles.html
[42]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4-freeze-thaw-battery-adept-energy.html
[43]中央气象台 http://www.nmc.cn/publish/observations/mta-10days.html
[4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http://cmdp.ncc-cma.net/climate/disaster.php?cat=HighTemp&type=prediction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4月8日已经发布的《“碳”策中国(13):五大路线攻关能源科技瓶颈 3月24日~4月7日》
寇 玥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0120022 SFC CE Ref:BRH427
王汉锋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