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太难懂剧情都没看懂)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故事?

你好,我是真故君。
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太难懂剧情都没看懂)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故事,互为表里,互有因果,大致可分为四个篇章,而且拥有大量的草蛇灰线,仅仅一次的观影,无法完全了解整部电影的逻辑顺序和深刻内涵,在带给观众思考的同时,也同时给予了电影耐看和解读的空间。

姜文的电影里,永远有着着一股傲慢,又让人不得不服的气魄,荷尔蒙的味道充斥在电影里,而在观赏完《太阳照常升起》之后,让人恍若是经历了一场梦境,沉浸在水里,懒懒的不愿意起身离去。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极为特别的时期,而在这段时期中的人,往往都会“疯掉”,或者是做出一些异想天开的事,而在姜文的眼里,这一切都真实得可怕,把一个性压抑的年代,硬生生的拍出了一股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人能凭空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能在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同时兴奋得让人咽口水,在电影的最后,疯妈大喊:“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他一笑,天就亮了!”,此时一片红日冉冉升起,一切的不协调与协调都混杂在一起,宿命的相遇,无奈的离去,循环与重生,睡一觉就好了,明天一早,太阳还在那里,一切又照常升起。

—END—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一个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今日推荐:
《唐人街探案2》中有一场王宝强、刘昊然和肖央在美国著名的麦迪逊大道上的“裸奔戏”。
为了这三位的曼妙身姿美丽肉体不至于在美国大街上引起骚动,造成国际纠纷,剧组斥巨资直接将这条街封了两天。
真故电影,为你呈现更多电影背后的真实。

看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太难懂剧情都没看懂,谁知道讲了什么?

姜文是作者最喜欢的中国大陆导演,没有之一。所以在听到《邪不压正》今年会上映的消息后,作者第一时间补了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老实说前两部也激起了作者想写的欲望,但在看完《太阳照常升起》之后,作者觉得最值得写的是这部,因为它最难懂,也最有趣。
毫不夸张地说,想搞懂这部电影光靠智商还不太够,光靠历史显然也不够,光靠懂电影也差一点,还要懂点男女之间的事情和一些高级的黄色隐喻。没错,隐喻两个字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很多时候,姜文就是赤裸裸地拍出了荷尔蒙,这个荷尔蒙也特么充满了隐喻,在半推半就的作用下,该片的魅力发挥到了最大。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姜文的才华和野心,他有着精英分子的高度和独立,在炒作满天飞,资本满地跑的娱乐圈,姜文从来没有放低过姿态,也没有妥协过,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拒绝了一切诱惑和解释。他的责任感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而不是满足廉价的主流价值观,他遵循的一直都是内心的直觉。这么一说,总感觉在怼国师和小钢炮,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
尽管我们说了解历史和靠智商不够理解《太阳照常升起》,但他们俩是这部电影的敲门砖。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捋一下就会发现,姜文是个对历史极度感兴趣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讲述历史里的故事,包括《一步之遥》和《让子弹飞》,但他对历史的理解更偏向于荒诞和欲望。
前戏铺了半天,现在进入身体,哦,不对,是进入主题。《太阳照常升起》分为:疯、恋、枪、梦四个章节,每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这四个章节起于1958年,终于1976年。学过历史的我们知道,这两个时间点对中国来说代表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人民公社”“吃大锅饭”被搞起来,但因为这个运动搞死了超过3000万人非正常死亡,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浪漫。
现在我们直接翻到课本的最后10页,从1958年开始讲起。
电影里的这一年,两个女子在西部大漠相遇,一个是去找男票结婚,一个是去找老公养孩子。
找男票结婚的结果很顺利,过程很浪漫,婚礼很理想,而找老公养孩子的结果很失望,过程很辛苦,孩子生在铁轨上。
这里的浪漫体现在周韵和孔维上是完全不同的,孔维的浪漫是热恋中的盲目。分开了三年的男友唐雨林突然说“来,跟我结婚,9月10日,我在这等你”,他还说“我会在路的尽头等你”。路的尽头在哪里?路会有尽头吗?大概网上最常看到的尽头就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那沙漠怎么会有尽头呢?姜文做了个完美的示范:
就问你服不服,撩不撩人。
“他的信满是污言秽语,完全不堪入目,他写了跟我的第一次,我看不下去,可是我又好奇,因为他写的太像真的了”这是孔维收到男票信的感受,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女生喜欢的男生都是正经中带着不正经的,但不正经又不能影响了正经,这就是谈恋爱,充满荷尔蒙骚动的那种。
但还不止,对唐雨林来说,他和女人发生关系这种事情就像开枪。枪是《太阳照常升起》里面非常重要的隐喻,每个篇章都有,这里的枪代表着男性的欲望。
而周韵的浪漫则是一个悲剧,她收到的消息是男友已经死了,而且喜欢的并不是她,糟糕的是他喜欢的女人非常多,就连给她的信都是写给别人的,对他来说,他只是在周韵身上开了一枪,然后就走了,果然枪法很准(孔维的话)。
这样的落差在婚礼上燃起的布飘过周韵坐的火车时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效果,这一幕非常经典,两个女人的命运几分钟就交代清楚了。但姜文的了不起在于这一幕之后的处理,剪影中火车经过,火车头冒起的浓烟在日出前的背景中焕发出新生的活力,下一个镜头就是牛B的孩子生在铁轨上,轨道铺满了鲜花。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在大师的手里只要一个镜头。当时的年代气氛就像马尔克斯笔下的《百年孤独》,荒诞与欲望丛生,理智和科学几乎消失殆尽。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的下方评论区讨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