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在哪(喀喇昆仑山是中国的吗)

喀喇昆仑在哪(喀喇昆仑山是中国的吗)

68年前

那个被我叫做爷爷

被我爸叫做父亲的人

从河南坐了600公里火车到了陕西

在陕西跳上了卡车

翻越祁连山、跨越河西走廊

风尘仆仆3000多公里

走进了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新疆

指导员对他们说:你们可能被饿死,但祖国需要你们。

就这样,他们留下了,把中国最干旱荒芜的地方

变成了瓜果之乡

盛产中国最甜最甜的水果

小时候爷爷带我去找他战友,他很多战友都身有残疾,我问爷爷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这些都是去过巴基斯坦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的。这条路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到新疆喀什,长达800多英里,是世界上最高的,1000多人付出生命代价。

喀喇昆仑公路号称最美最险公路,是继金字塔之后的人类第八大奇迹,是地理大发现前,第一条国际陆路。公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

沿途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外的所有景观,高原、冰川、湿地、草原、戈壁、沙漠、盆地、丹霞。整条公路中国境内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

这条路上有一个“十字路口”,中西文化在此交汇,五大山脉在此汇集,丝路必经屏障,它就是帕米尔高原。

在这里,横梗着喀喇昆仑公路。

喀喇昆仑公路又称中巴友谊公路,他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122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最高点为4733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它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和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的唯一陆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军事意义。

鲜为人知的是,整条公路主要都是解放军战士参与建设,但是因为中国在联合国宣布过,中国在国外没驻一兵一卒,所以有关部队的任何标志都不能透露,所有的解放军都换成便装,就这样,他们隐姓埋名十余年,使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方,于1979年正式成功建成。

高原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中巴友谊公路沿途屹立着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以及100多座超过7000米的高峰,属于地震高烈度地区,还有5条长度超过50公里的冰川也发育在此,鉴于这一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质条件,要想在这里建设公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和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筑路施工人员因岩崩、泥石流、塌方、滑坡等事故牺牲、致残多人,他们用血肉之躯续写了“丝绸之路”的传奇。

据资料显示,中巴双方共有约700人在修路过程中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1.5公里公路都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

这条路到底有多崎岖?

一个盘龙古道就足够让人头晕

它位于新疆喀什地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县)

瓦恰乡境内,

当地也叫瓦恰公路。

这条公路2019年6月新铺了柏油路面,

7月才投入使用,

极大地便利了山区农牧民的出行,

蜿蜒曲折的道路

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全长75公里,

有超过600个的S弯道,

众多弯道180度,

甚至270度。

叫板怒江72道拐,

完爆滇缅公路上的晴隆24道拐。

盘龙古道如巨大的游龙一般,

盘旋在约41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

黝黑的柏油路面的公路

与带着颜色的山体完美结合,

在加上在加上远处连绵的雪山,

这样的盛世奇景只属于帕米尔,

相传玄奘还从此走过,

是一条翻越昆仑山脊的历史要道,

如今又成为了

昆仑山脉中的“心电图”。

这里没有九曲十八弯,

只有两个弯,

左转弯和右转弯,

魔幻、惊奇、神秘、壮观、刺激,

这600多个弯道更体现了

设计者和铺路者的

智慧美和辛劳美,

而整个喀喇昆仑公路,却牺牲了近千位解放军战士

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49年,王震率部队入疆

新疆和平解放

为避免大军长期驻守给新疆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毛泽东要求王震:

你们既要当战斗队,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

解放后的新疆兵团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和第六军在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的率领下向新疆进军。面对解放军摧枯拉朽的现实,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于9月25日发出通电起义,新疆获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后,进疆解放军加上国民党起义部队共有17万人,战后的新疆百废待兴,难以供养如此多的军队,于是驻守新疆的解放军部队开始垦殖生产,一年内就达到了自给自足。

兵团生产旧照

解放军第一兵团一部分由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59旅发展而来,兵团司令员王震就曾担任359旅的旅长,而359旅就以屯垦出名。

抗战时期,为解决八路军和各级党政机关的物资给养,1940年底,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1941~1943年,每年上交给边区政府1万石公粮。在大生产运动中,先后开办纺织、皮革、造纸工厂13个,成立盐业、土产、运输等公司,开办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和各种加工小作坊等,形成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形式,是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的真实写照。

所以,在新疆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生产旧照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来),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

“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

10万大军把青山碧水、耕地沃野让给人民

自己开垦荒田

1950年6月,官兵吃上了自种的蔬菜

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

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

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

图为1953年迪化电厂(今乌鲁木齐苇湖梁电厂)投产发电。

部队修建,后无偿转给新疆政府

1952年2月,毛泽东向驻疆将士发布命令: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

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

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

捍卫祖国。”

短短63个字

是荣耀、是热血

也是牺牲、是挣扎

图为兵团战士兴修水渠。

此后,兵团又不断补充转业官兵

以及来自河南、湖北、北京、上海

和天津等地的支边青年

组成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的兵团

图为1950年从湖南来到新疆的张迪源,她后来成了解放军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从1950年到1952年

相继有近8000余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

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

上图为1960年上海人民欢送支边青年奔赴大西北。

从1956年起

河南、江苏、两湖、安徽等地的青年

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63年至1966年

国家动员了京、津、浙、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

其中有9.7万上海支边青年。

图为1963年上海支边青年来到兵团农一师所在地阿克苏县。

阿克苏当地老人欢迎来到新疆支边的上海青年。

山东籍女兵在新疆新源肖尔布拉克镇住的地窝子。

当年到大城市招收支边青年

都会放一部叫《军垦战歌》的电影

看了电影后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舞

报名去新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新疆的都是热血青年

他们接受祖国号召

满怀豪情,投入到新疆建设中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翻越天山的独库公路的女青年

被誉为“冰峰五姑娘”

她们是田桂芬、刘君淑、姜同云、陈桂英、王明珠

70年代翻越天山独库公路的车队。

农一师五团1956年河南支边青年合影

上图为1966年农一师四团支边女青年。 

农一师二团七连60年代在沙包上的合影

图为入疆的支边青年们。

到了新疆之后,支边青年们发现

当时兵团的条件非常艰苦

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

生产力就是马和人

图为兵团支边女青年和新疆劳动女性一起采摘棉花。

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

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

图为1956年,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棉垦区,农垦战士收工归来。

图为劳动的支边青年。

有些支边青年无法面对初入新疆时的艰苦

想逃走,又被干部追回来

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

参加生产竞赛的支边青年。

八一糖厂劳动的支边青年们。

图为1958年,克拉玛依矿务局张云清钻井队。

除了支援兵团的建设

内地也有很多工矿企业

支援新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交通、通讯事业等

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

1956年玉门油田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

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

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

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

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

奎屯、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

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名塔里木大学

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

为了屯垦戍边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于1958年创建。

上图为1965年农一师支边青年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

甜瓜丰收。

1964年,农六师上海支边青年出席场群英大会的代表合影

这些来疆支援的支边青年们

最早住的是“地窝子”

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

图为兵团妇女和孩子在土房子外面开会学习

兵团人在告别“地窝子”之后

就住在这样简陋的土房子里

50年代中期

在石河子盖的苏式平房前栽上花草树木

70年代的七十三团连队

团场里的卫生员。

上图为农一师十五团连队的土坯房和房前屋后自建的草把棚棚。

少数民族群众教支边女青年跳舞。

很多女青年的婚姻都是组织上牵线促成的

图为兵团里的结婚仪式

扎根新疆团场人的孩子。 

农场幼儿园

图为扎根新疆团场人的孩子们。

上图为农一师东方红三中。

上图为农一师四团第一中学1980年初中生毕业照。

支边青年到边疆去,他们给边疆带来了城市的文明之光,戍守着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建设了喀喇昆仑公路,也建设了当地的城市。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一代代兵团人在戈壁荒漠发展生产,保卫边疆,已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围和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开垦出了1600多万亩良田。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双河市、可克达拉市、昆玉市、胡杨河市等一批兵团城市拔地而起,成为开发和建设新疆的重要支点。。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与渴望。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发现了新疆沙漠中一个“绿洲半岛”,联合国派出一个考察团实地考察后大为惊叹,这里竟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的职工逼退60公里沙漠形成的一片人造绿洲。

戈壁中的花园城市石河子

在戈壁荒滩建起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红枣产区,兵团农业一路向前,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近年来,兵团进一步深挖农业潜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种植加工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石河子市“公园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戈壁明珠”呈现出崭新容颜。图为石河子市世纪公园鸟瞰。新华社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辣椒收获季,当地职工抢抓农时,收获、晾晒辣椒,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陈洋摄/光明图片

石化产业是新疆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位于天山北坡的独山子石化公司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图为石化公司全景。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爷爷在要在这么一片土地上奉献完青春和子孙?

直到我读到《权力的游戏》守夜人的宣誓,有人在北境用生命保卫着这个国家,冒死与巨人和异鬼作斗争,而有的人却在君临城里荣华富贵争权夺利、永不满足。我想用这段文字告诉他们,应该尊重保卫着这个国家六分之一土地和5600多公里边界线可爱的他们: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而什么是英雄呢?就是当指导员说出:“你们可能会死掉,但祖国需要你们。”时,他们毅然坚定向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