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渔人乃大惊全诗(乃大惊问所从来的翻译)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联考八年级期中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全卷满分 120 分(附加分 8 分),120 分钟内完成,闭卷。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应在答题卡上完成,黑笔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答案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见渔人乃大惊全诗(乃大惊问所从来的翻译)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3 分)

A.砂砾.(lì) 归省.(shěng) 诲.暗(huì) 销声匿.迹( nì )

B.撺.掇(cuān) 褶.皱(zhé) 迁徒.(xǐ) 戛.然而止( jiá )

C.狩.猎(shǒu) 追溯.(sù) 眼眶.(kuāng) 人情事.故(shì)

D.冗.杂(róng) 缄.默(jiān) 撮.合(cuō) 莫衷.一是(zhō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面对对方的无理指责,他从容不迫,强词夺理....,终于成功批驳了对方的观点。

B.十三四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社志。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

B.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C.《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D.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4 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尚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

经·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

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

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的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

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 分)

见贤思齐 和为贵 智者

知书达理 仁作贤 君子

6.古诗文默写。(8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3)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为乎泥中?(《式微》)

(4)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诗文里也别有洞天,藏有无数自然美景,蕴含无限思绪。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

"中无杂树, (5) , (6) "的桃林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 (7) ,(8)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相宜,灵动活泼;孟浩然望洞庭湖则描绘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

7.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问题。(3 分)

岁暮归南山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唐)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 40 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所作。

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43 分)

文言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8-11 题。(13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②,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①醯(xī):醋。 ②焉:于此。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C.或.至百二三十岁 (有时)

D.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同"只",只有)

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B.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C.不足为.外人道也 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D.水甘而.芳 中峨冠而.多髯者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B.【甲文】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它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C.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的。【乙文】苏轼对此评价是"多过其实"。

D.【乙文】中苏轼评价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再把桃花源和南阳菊水、青城山老人村并举,表明对民风淳朴的山水之地的赞许。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 12—15 题。(13 分)

材料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

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

节气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千年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什么发源于这里?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气候密码?

②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黄河流域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黄河中下游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与现今相比,史前中期的黄河流域温暖、潮湿,是人类所遇的最佳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和农作物生长。温暖的气候,加上大河流域的优势,使得早期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开枝散叶。

③"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农耕文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

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最初用于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④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⑤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它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⑥近些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鹅毛大雪成了大雪节气的稀客。从人们的感知和科学数据都反映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变化。

⑦尽管如此,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认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依然照耀现代生活,作为人们安排农事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节选自《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1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 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13.根据材料二,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③段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可以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

生产生活。

B.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

C. 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

D.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虽然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仍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14.两则材料中的画线句都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5.请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17 分)

蝴蝶一样的落叶

刘成章

①初冬的到来,只是让人感觉冷些了,走在路上,一棵棵树木如同一个个青年男女,笑着迎面而来,并没有寒冬的萧瑟。

②不错,初冬就像高山将尽,大海已经露头,但山的余脉还绵延耸立;初冬就像晚霞即将消失,暮色开始飘浮,但西天依然红艳;初冬是豹身刚刚过去,还露着带花斑的豹尾。

③我国水墨画的一绝是墨分五色,而我看见这一路初冬的树,十色五十色都不止。金黄的银杏树,浅绿的垂杨柳,赭石色的水杉树,灰枝的樱花树,醉红的枫树,绿黄间杂的梧桐树。枣叶静悄悄地由亮变暗,如同思考着它的根须如何扎得更深,更好地汲取营养;白杨树的叶子翻灰翻白,好似谁把它放在水里搓着,颜色虽有些褪落,却越显得精神了。枝已简,花果犹在,十几颗红柿子意欲起火冒烟爆出蜜汁,黄绿色的将要绽放的绒绒的花苞满布玉兰树,还有黑的褐的白的树干……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

④这些日子,我经常听名家朗诵诗文,看见眼前这些树木的动人景象,我仿佛又听见了《楚辞》、《论语》,听见了李白剑气飞腾的诗, ,听见了关汉卿的套曲小令,听见了朱自清

的散文以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色彩的当代文学名著,抑扬顿挫,珠跳玉溅。一树又一树飒爽的风景,又犹如钢琴在风景中,十树百树如十个百个郎朗的神妙手指,弹出了冬的序曲。

⑤我走了一会儿,起风了,这风与平常的风大不相同,总一阵一阵地变着花样吹。突然,出现了一群蝴蝶,飞在眼前,一闪一闪。已经是初冬天气,它们怎么还活着?它们来自哪里?是齐白石的长轴?是张大千的横披?抑或是徐悲鸿的画轴?小写意的,没骨的,描染的,以墨代色的,闪闪而飞,它们如此新鲜如此活泼,就像刚刚伴过蜜蜂,追过柳絮,从花丛穿梭出来。它们或大,或小,或高飞,或低翔,闪着飞着飘着,一闪一闪,纷纷扬扬,起起落落,追逐,相伴,列队,散开,聚拢,上下翻飞。

⑥我知道,它们并非蝴蝶,而是飘飞的落叶,但我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蝴蝶飞得么美,它们就飞得怎么美;蝴蝶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就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和蝴蝶一样都有迷人的翅膀——

那些迷人的花纹、图案、颜色。落叶的颜色虽然比不上蝴蝶的鲜亮却也没有多少衰败感,更没有枯槁感,而是隐隐透着昔日的千种姿彩、万种风情,抠也抠不掉。

⑦我国峨眉山有一种名扬全球的蝴蝶,叫作枯叶蝴蝶,据百度百科介绍,它"色美姿丽,拟态

逼真"。我眼前这些如蝶的落叶,也是色美姿丽,拟态逼真,假如它们的数量和枯叶蝴蝶一样稀少,二者的价值几近可以等同也。

⑧这些犹如蝴蝶的落叶,花朵样飞,彩虹样闪,翩翩然,闪闪飘飘,快闪慢闪,闪上闪下,庄周的梦,梁祝的情,飞飞飘飘,一闪一闪,四围为之明明暗暗。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旋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旋转,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

⑨众蝶翩翩飘飞,它们是土地的精灵。

⑩莫要说它们和真蝴蝶是两码事。在自然界,落叶和蝴蝶很难说互不相干,落叶不久便会融入泥土,来年春天,有一些真正的、地道的蝴蝶会从泥土里螭蠕爬出,晒晒太阳就飞了起来。在它们绵软的身躯里,美丽的翅膀上,谁敢说没有这些落叶的生命和灵魂?

(《光明日报》,有删改)

16.本文标题为"蝴蝶一样的落叶",联系全文,概括一下落叶和蝴蝶的相似点。(4 分)

17.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句子。(2 分)

18.按要求赏析第③和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从词语角度)

(2)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旋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旋转,

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从修辞角度)

19.文中第⑦段为何要插入"枯叶蝴蝶"的材料?(2 分)

20.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 50 分)

21. 命题作文(50 分)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

就算成功。"我们的生活不乏有意思的人与事,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 不少于 600 字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附加题:阅读《傅雷家书》的节选文段,完成下列各题。(8 分)

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的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选文是"孩子"指的是谁______,他后来成为了一名_____(职业身份)。(2 分)

(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谈谈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3 分)

(3)傅雷在家信中,给儿子提出了诸多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很多方面,请选择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方面(选文除外),谈谈它给你怎样感受或启发。(3 分)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 八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A.省(shěng)→(xǐng); 诲→晦; B.褶(zhé) →(zhě); 徒→徙;

C.狩(shǒu)→(shòu);眼眶(kuāng) →kuàng;人情事故 →世;

2.答案:C

A.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贬义词,语境不符。

B.目空一切: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贬义词,语境不符。

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D.叹为观止:叹:赞赏。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答案:B

A.句式杂糅,删掉“是因为……造成的”或“的原因”。

C.语序不当,更改为“《经典咏流传》不但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D.双重否定表肯定,删掉“不”,

4.答案:A

本段的中心语是“人生如同爬山”讨论人生与登山之间的相似之处,所以⑤放在首句最合适,利用排除法,排除C和D。接下来,⑥④紧承其后,⑥紧扣⑤句的梦想”,④句转折,讲“同伴越来越少",所以前三句的顺序是:⑤⑥④,因此可以排除B。

5.(1)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2)示例1: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智者见贤思齐仁作贤

示例2: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 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6.(1)窈窕淑女(易错字:窈窕) (2)白露未晞(易错:晞)

(3)胡为乎中露 (4)无为在歧路(易错:歧)

(5)芳草鲜美 (6)落英缤纷

(7)佁然不动 (8)俶尔远逝 (易错:佁然、俶尔)

7. 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得分点:求仕而不得/报国无门 1分;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1分;结合诗句1分)

8.答案:C 解析:或:有的(人)

9.答案:D

解析:A.以:因为;把 B.寻:寻找;不久 C.对、向;成为 D.连词,表并列

10. (1)(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有魏晋了。

(得分点: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补充主语)

(2)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得分点:若:像; 甚众:很多;独:单单、只有)

11.答案:A (解析:不是现实社会)

附:《和桃源诗序》翻译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多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并不是说那些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甜而香,住了很多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有五世同堂的。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儿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当武陵太守得知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12.答案:A (解析:B.“大自然的语言”指自然现象,不是“农谚”;C.“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不是“物候学”;D.选文前两段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

13. 答案: C (结合第7段“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所以,“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表述不当。)

14.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材料一画线句具体说明“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这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材料二画线句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或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5.①“传语”“暗示”“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桃花、布谷鸟拟人化,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这些物候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②“一直”表示这种状态始终不变,起修饰限制作用,强调二十四节气对黄河流域人们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影响。

16.①在风中起舞,飞得潇洒,富有动感;②色彩斑斓,有着迷人的花纹、图案和颜色。

17.示例:李煜箫声凄切的词

18.(1)这句话运用了“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等叠词,生动地写出初冬的叶子、果实和花朵的色彩斑斓和层次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表现了作者对初冬多彩的树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飞舞的落叶比喻成芭蕾舞演员在旋转,又把这片艳丽的落叶旋转起来形成的形态比喻成旋风和花,“舞”字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飞舞的落叶轻盈、优美,表现了作者对这片艳丽飞舞的落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呼应了题目“蝴蝶一样的落叶”;用“落叶”和“枯叶蝴蝶”作比较,突出落叶具有蝴蝶一样的生命价值。(意思对即可)

20.春天爬出泥土、在阳光下飞舞的蝴蝶汲取了融入泥土的落叶的养分,落叶与蝴蝶就有了生命的关联,表达了对色彩斑斓、蝴蝶样的落叶的奉献精神的喜爱和赞美。

21. 作文:真的有意思(略)

附加题:

1.傅聪 音乐家(钢琴家)

2.示例1:从“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爱、理解孩子的父亲;

示例2:从“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父亲。 (结合文本1分,人物形象2分,任答一例即可得满分)

(3)在傅雷给儿子的信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以及那凝聚着浓浓父爱的深切期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