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商品管理的8大内容)

药店经营管理中会有五花八门的思路,一个项目往往一人一个想法,如果不统一思想观念就会出现不必要的内耗。其实,要想做好零售,归根结底主要就是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商品力,二则是人力,即商品管理和人力管理。

下面咱们聊聊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包含的内容,笔者认为应有:门店商圈调研及分析、商品结构分析(即商品线分析)、商品规划引进及淘汰分析、数据分析、购销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

一、门店商圈调研及分析

人口数量及特点。包括居住人口数量、工作人口数量、过往人口数量、居民户数和企事业单位数,及相应人口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构成等。

建设状况。包括公共交通、供电状况、通讯设备、金融机构等对于门店营销的方便程度。

社会因素。分析地区建设规划、公共设施(公园、公共体育场所、影剧院、展览馆),以及本地区的人文等,是否有利于门店的发展。

商业发展潜力。包括购买潜力和现有商场的经营状况。这两个因素是对门店影响的最直接因素。在对商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时,应计算该地区的商圈饱和度,以了解这个地区内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在商圈饱和度低的地区建店,其成功的可能性必然超过商圈饱和度高的地区。

商圈的类型

商业区。商业行为集中的地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各种商店林立,繁华热闹。其消费习性具有快速、流行、娱乐、冲动消费的特色,而且消费金额比较高。

住宅区。居住者在一万人以上,消费习性为消费群稳定,讲究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较高。

文教区。文教区附近一般有多所学校,该区消费群以学生为主,消费金额普遍不高,消费习性相对较休闲。

办公区。指办公大楼林立的地区,相应的附近会有较多的大型停车场。上班族的消费特点最主要的是时间稳定、集中。

综合区。综合区分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工商混合等。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品圈形态的消费特色,一个商圈内往往含有多种商圈类型,属于多元化消费习性。

二、商品结构分析

选择一定时间段内(如季度、半年度或年度,但区间不宜太短)的整体销售额、销售占比、毛利额、毛利率,结合同比、环比情况,另外须结合病症功能主治等重要因素,分析并找到同比毛利率下降的部分,主要分析步骤为:

1、分析整体、各大类销售额、销售占比、毛利额、毛利率同比情况;

2、分析每个大类下面的各中类销售额、销售占比、毛利额、毛利率同比情况,从这里找出毛利率同比下降而且销售占比比较大的中类;

3、提炼出毛利率下降且销售占比大的中类,细分到单成分销售额、销售占比、毛利额、毛利率同比情况分析,又从其中找出毛利率下降且销售占比较大的单成分;

4、毛利率下降且销售占比达的单成分中,以每个类似单成分的单品列出来,剂型、规格、价格。注意,此时分析须从几个维度开展,主要先寻找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如下:

1)价格因素:将这些单品进行竞争对手访价,如果因为价格因素造成毛利率下降,及时调整价格

2)品种缺失:需尽快补足商品

3)单品动销:奖励合理与否

4)商品同质化严重。需做好调查竞争对手的价格体系,有两种方法:

B、应精确到某一商品的价格市调(以消费票据为准)。

5、问题找出后,需要制定毛利率、毛利提升工作方案及时间进度表,建议每周跟进一次,如下图:

商品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商品管理的8大内容)

以上5个步骤能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品类重点商品利润及毛利率下降原因,利于企业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可根据商圈、门店类型匹配不同的商品线,从而更好地提升门店的聚客力,提升销售及利润。

三、数据分析

在分析门店的经营指标时,大多企业都只局限于分析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客流量、客单价、同比环比增长,然后再具体细化到各大类各中类的指标。其实这些都是大指标,只能反映销售趋势变化,要全面细致的分析数据,笔者认为需要增加一些数据分析指标,如品单价、疗程盒数、客品次、客品数、一单一品率等指标(后三个指标直接反映店员关联销售能力),基于这些指标,分析数据需:

1、具体分析到每个门店的所有数据指标,找出门店差距,是商品结构问题、商圈影响、门店店员问题、陈列等等,找出差距,缩小差距;

2、结合不同的价格带、毛利区间、商品功能主治来进一步分析,如下表:

名称

概念

研究意义

公式

客单价

每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

用于研究门店商圈及顾客购买力的指标

销售额/客流量

品单价

一定周期内销售商品的平均单价

作为市场消费水平高低的评判依据之一

销售额/销售量

疗程盒数

顾客购买商品的疗程数

反映店员疗程推荐能力及门店陈列的指标之一

销售数量/品种数量

客品数

每个顾客所购买的商品的平均数量

反映店员的关联销售能力及疗程推荐能力的指标;行业内西药指标为3

销售量/客流量

客品次

每个顾客购买的品种数量

反映店员关联销售能力,标准值1.8以上

品种数量/客流量

一单一品率

一段时间内,只购买一种

反映员工的关联能力,普遍在30%左右,越小越好

购买一种商品的客流量/总的成交客流量

四、库存周转天数分析

库存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公司库存周转及现金流,所有应有效控制门店的库存周转。

要如何更好地控制门店的库存周转天数呢?企业可以参考历史数据、公司整体库存周转天数目标,按季度制定每个门店库存周转天数指标,指派专人每周、每月、季度跟进并做调整。比如,企业要做第一季度(1-3月)的库存周转天数指标,步骤如下:

1、可根据各门店上个季度的平均周转天数及参考同比去年第1季度平均周转天数制定第一季度末库存周转天数指标及库存额指标,每周跟进下发给区域及各门店,每月店长会上重点强调好与不好的门店,并分析原因,督促门店改进。

2、制定表格跟进,信息包括:门店名称、区域经理、开业时间、经营面积、品规数、日均成本、日均销售、平均周转、拟定到3月末周转天数、现在库存成本额 、库存成本额计划等。

持续跟踪一段时间后门店库存会保持在较好的水平,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商品规划引进及淘汰分析

1)选择新品的原则:

A是否具有销售力

B是否适合原有商品结构

C是否具有独特性、差异性

D必须有试销期销售指标

E商品生命周期

F消费者价值

G促销及费用支持

H供应商过往的配合度

I交易条件

J陈列空间

2)年度新品开发计划内容

A计划增加分类

B计划增加数

C各分类的利润标准

D季节性重点商品计划

E自行开发商品的计划

3)新品引进的控制

A制定月商品更新率,≦10%

B要预测销售走势,参考:同类商品中畅销的商品

C收集新品的资料(市场价格、陈列方式、市场反应、促销计划)

D建立新品试销制度,一般为3个月

E跟踪销售动态,及时作出调整(陈列方式、零售价、宣传力度、指标等等)

F新品评估(完成度、贡献度、价格竞争力、周转天数、促销配合度等等)

4)滞销商品的淘汰

A滞销商品特征:平均销售量及利润过低或销售排名靠后、经常缺货、质量问题

B每月淘汰商品率≦10%(每月月底进行评估)

C列出淘汰商品清单、退货

D评估依据:销售排名、贡献度、耗损排名、库存周转天数、进一退一原则、销售指标、商品质量

E退货的处理方式:实际退货(总部集中退货、门店分散退货),非实际退货(与供应商达成退货处理协议、一次性削价处理、作为特别促销商品)

六、购销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

关于购销合同,我们这里只强调,一个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规范合同文本(法务部审核过的),不敢出现多版合同,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合同最好不要体现敏感的内容。如,返利、折扣等,这些内容要体现在补充协议里。合同的签订要有备案,不管什么样的流程。要保证信息部能够调取合同数据,关键的财务部一定要有合同留存,以便年底清收合同返利。

供应商管理:

优秀供应商=价格便宜 质量好 供货及时;

但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这样的“优秀供应商”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资金相对紧张,还希望通过汇票支付、赊欠等方式进行采购,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很少,优秀供应商就更加稀缺。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经营循环应该是下面这张图:

在“好的供应商”是稀缺资源的条件下,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好供应商”使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呢?

日本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松田、索尼、松下等日企非常在意对供应商的培养。他们在选择供应商时先做个简单的评估,然后会派人进行辅导,甚至辅导两年、三年,当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再成为他们的供应商,这样就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还有的日企给供应商提供厂房、办公场所等,扶持供应商成长。

民营企业老板要想企业进入持续提高盈利能力的良性循环,一定要学会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采购优化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够降低采购支出、减小管理成本、规避采购风险,为企业创造价值。供应商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工作:

首先要确定优秀供应商的标准;

优秀供应商应具备如下特质:

二是建立供应商准入机制

供应商准入的时候要评估这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还有这个企业老板的格局和经营能力。要建立非常明确的供应商准入流程,尤其是经过哪些部门、哪些流程的评估才能准入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防止有裙带关系、有利益输送的供应商进入。

三是建立优秀供应商长期合作机制

对于“优秀供应商”或具备“优秀供应商”潜质的,要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他们共同发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还有一个好处是,采购的商务谈判是双方的老板亲自参与,可以规避采购人员徇私舞弊的风险。

四是建立供应商管理数据库

建立供应商的品质、供货及时性、服务及时性、供货价格、运营状况、现场审核等多维度数据库。

对供应商的送货及时率,品质合格率,过程当中异常处理及时率,交货周期等都可以通过ERP系统进行呈现,系统会自动对供应商进行评分。

五是建立供应商优化机制

建立由采购、生产、技术、品质、财务等部门组成的评价小组,每月组织供应商评价,对不合格供应商及时淘汰。

六是帮助供应商成长

帮助供应商的前提是它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具备被帮扶后能够改善的能力。这样的供应商,就要想办法去帮扶它。

企业把供应商看成是一个共同体,用共同体思维去看待供应商。把供应商看作是企业的一个部门,有问题的时候要去帮助它,要深入到供应商的现场,供应商可能在技术方面、品质管控方面、生产管理方面都有一些薄弱的地方,要从供应商的现场评估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与供应商建立互相成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需求供应关系、上下游关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