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是哪个朝代的(李绅是唐朝那个时期的诗人)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李绅是唐朝那个时期的诗人)

写《悯农》的李绅,最后怎么成了大贪官?

大唐诗星名人堂里,有一位诗人的名号并不响亮,留下的诗作也并不多,甚至很多人知道他的诗,而不知其名讳。

此人写过一首传唱度极高的诗,高到就连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都靠边。

这首诗的名字估计不少人也会觉得陌生,名字叫《悯农》,但把这首诗写出来,大家应该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尤其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已成为千古名句,还上了小学课本,让后世体会到诗人创作之意,感受到农民的辛苦。

这首诗的主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宰相诗人,叫李绅,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出生在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的祖上也是名门氏族,他的曾祖父是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李敬玄,父亲也是县令。

李绅因为自幼好学,从小就才学出众。不幸的是,六岁那年,李爸就死了,跟随母亲颠沛流离。

此时,尚未发迹的李绅,和大户人家的李元将交好,还低头称呼李元将为“叔叔”,其实两人根本不是亲戚。

李元将也是一个势力的人,他发现李绅天庭饱满、聪明过人,不是个一般的孩子,于是,就资助李绅母子,李绅才得以腾出空来学习和考取功名。

从小看惯了人情冷暖,也亲眼目睹了农民朝不保夕的生活,愤而写出了《悯农三首》,影响颇大。

除了前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外,其他两首分别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常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国家肥。

也正是因为《悯农三首》,后世对李绅的印象一直是体恤百姓的伟大诗人形象,但历史中的李绅却有着不堪的一面。

作为一个诗人,李绅从来不甘于做一个悠闲山林的诗人,而是一心跻入官场,重振家族雄风的有志青年。

后来为了考取功名,多次未中,就住在元稹家里,还为元稹的《莺莺传》命题,蹭了一波热度。

公元806年,35岁的李绅中了进士,同时成为两榜进士的,还有好友李逢吉。

李绅中了进士之后,用龙章凤姿的气度和渊博出众的学识征服了当权者,位居翰林学士,正可谓是春风得意。

他衣锦还乡,与友人李逢吉于观稼台上体察民情。

此时的李绅是个热血澎湃的少年,敢于直接揭露社会的现实,毫无顾忌肆无忌惮的评论朝廷的短处。

李逢吉看到的是自己的仕途,“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他想的是青云直上三千里,每年升官如登台。

李逢吉为了自己的仕途,转眼就向皇帝污蔑李绅写反诗以求得升官好前程。

幸好,唐武宗皇帝不是一个昏君,不仅没有怪罪李绅,反而给李绅升了官。再看那李逢吉呢,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贬云南。

随后,李绅就跟在白居易、元稹的后面,从校书郎干起,摸爬滚打 ,从右拾遗到司马、刺史再到节度使,直至宰相之位。

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李绅就是这样的人。

之后,李绅前往了金陵入了李锜府中,因不满谋反一事被陷害入狱,在李琦案后长安任校书郎。

在为官期间,李绅因为卷入朋党之争,和李德裕的关系非常要好,也因为德裕步步高升,官至唐朝宰相。

此时的李绅也一改往日是非分明的形象,变得是非不分,非常暴戾。

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后来,李绅官拜淮南节度使,张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罢官。

张又新这个人一直以来和李绅有间隙,两人做什么事都是对着来。

其人罢官后还乡,遇风翻船,淹死了两个儿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担心李绅会报复他。

于是,他就给李绅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

李绅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说:“过去争论的话,我怎么能记恨?互相之间不对的地方,我早忘光了。”

张郎中非常感激,亲自面谢,两人释嫌和好,同旧时是朋友一样。两人经常一起高高兴兴地痛饮。

张郎中曾经做过广陵从事,和一位风尘女子很要好,但相爱而不成眷属。

二十年后,在李绅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对,泪将欲下。

李绅去换衣服,张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写词在木盘上,女子记住了词。

李绅回来,张郎中端着酒杯发愁。

李绅感觉出来,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张口就唱了张郎中刚写的词——

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

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这顿饭结束,张郎中喝得大醉,开心的李绅还让女子和他一起归去,就是中唐文坛上的佳话:助敌圆梦。

如果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可李绅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

资助李绅考取功名的李元将在听说“侄子”做了官,想巴结他,就主动降低自己的辈分,在李绅面前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和李绅有着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

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

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

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

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权力果然是无情的毒药,曾经为民“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李绅在拥有了权势之后,变得非常的暴力。

因为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

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就算是到了晚年,李绅依旧如此。公元845年,李绅奉命出任淮南节度使,在此期间,李绅听说扬州江都县尉吴湘为官作风十分不堪,贪污成性不说还强抢民女。同样,李绅在不问缘由的情况下将吴湘捉拿归案,便判处死刑。

因为感觉到此案非常蹊跷,朝廷其他官员对此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吴湘虽然贪污,但强抢民女一事却是他人栽赃,罪不至死。

不过一意孤行的李绅执意将其处死,李绅此举让人后怕。

关于这件事,一种说法是,李绅是想把阿颜献给李党的老大李德裕,所以才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绅是替李德裕报私仇。原来,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

李德裕当上宰相后,也借故整过吴武陵,并将他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后吴武陵郁郁而终。

李绅自然很清楚吴李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事实上,李德裕同此案也脱不了干系。御史崔元藻回京后说吴湘罪不至死,时任宰相李德裕立即将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企图掩盖真相。

对于李绅的残暴,后世无法将那个怜悯农民的诗人和残暴的官员联想到一块儿,李绅为官生涯中的种种,不失为是李绅一生中的污点。

后来,唐宣宗即位后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李党一干人等全部被贬去崖州。这时,吴湘的哥哥吴汝纳为弟鸣冤,请求朝廷复查吴湘案,三司复查后吴湘终于得到平反。

此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

就这样,李绅的后代替李绅承担了罪罚,就是“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悯农》一诗,传唱千古,至今读来,依旧让人振聋发聩。而李绅却因为“贪酷害民”载入史册,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获取更多精彩

一网读尽

扫码进入超星读书数字阅读平台

万千图书 | 一网读尽

欢迎在文末发表留言评论

【悦读】《左传》10句名言,通透人生天地间

2022-02-22

【悦读】古代大儒们的千古家训,言简意赅

2022-02-21

【悦读】《后汉书》精选30句,以史为鉴知得失

2022-02-20

【悦读】《资治通鉴》: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

2022-02-19

【悦读】只读“看得懂”的书,等于没读过书

2022-02-18

【悦读】《古文观止》中的九大名句,堪称文言文中的巅峰之作

2022-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