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保密协议是真是假(奔驰的保密协议后续)

奔驰自“西安女博士坐机盖维权事件”发生后,曾在2019年5月发布过更新后的《服务公约》,以此规范各授权经销商,重申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如今刚刚过去半年的时间,这个《服务公约》到底执行的如何?奔驰为何还总是有负面消息爆出?今天和讯汽车就为你细数奔驰在华的“六宗罪”。

第一宗:断轴3年才召回 承认错误比登天还难

关奔驰E级断轴的投诉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也就是全新国产奔驰E级(W213/V213)上市后约1年,当时有部分车主表示新车行驶1万多或者2万公里之后出现减震异响,甚至是悬架断裂等情况。

奔驰保密协议是真是假(奔驰的保密协议后续)

随后的2018年,国产奔驰E级断轴的事件开始大规模爆发,在车质网等汽车质量投诉中,仅3年间因为断轴事故的投诉就达到了数十起,他们大都是在正常驾驶时或者在通过减速带后,车辆的前悬挂发生断裂,更有的甚至在高速路上直接断轴。

面对大面积的断轴事件,奔驰官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把问题都归给了车主。“驾驶习惯不好”、“操作不当”等说辞,多数车主在维权的时候也被4S店告知:是外力所致,不能质保,需要自费维修。

尽管官方并没有给出,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发,是主机厂设计不良导致的减震部件强度不够,“主减震杆下叉冲压件结构设计不良导致的强度不够,左摇右晃要么失衡变形要么根部折断,不是品控不良个例,而是多发。”

另一方面,在2016年奔驰E级加长上市的时候,有媒体就爆出了新款奔驰E级在国内并没有如同国外车型那样采用铝合金车身,而是用大量钢材替代,而带来的后果是车辆增重了145公斤。同时,拿海外版的数据直接来简单的进行加长简配,国产后奔驰E级减震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有可能也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验证。

直到2019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汽车质量网发文《关于北京奔驰E级减震器形变、断裂问题投诉征集》称,近日收到北京奔驰E级部分车辆存在减震器形变、断裂的投诉信息。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奔驰方面才终于做出回应:2019年5月,北京奔驰E级涉事车辆因前减震器叉头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断裂,出现俗称“断轴”的问题而被召回;11月,因5月召回措施经过模拟耐久测试和技术分析后结果强度不足,需要再次召回相关车辆。同时,还在5月召回车辆数量的基础上扩大了召回规模。

至此,有超过30万台存在断轴隐患的奔驰车被召回,被大家持续关注了3年的断轴闹剧,最后才以奔驰被迫召回告终。

第二宗:发动机爆缸不保修 统一回复“有不明液体流入”

2016年11月,赵女士在河南郑州奔驰利星4S店购买了一台奔驰C200L新车,在2018年9月18号才刚做完保养,结果车辆在10月份就发生了“爆缸”。赵女士说:“10月2号的时候,然后车子在刚启动后不久,突然间‘嘭’的一声,发动机好像爆炸了,就是爆缸了”。

事后4S认定爆缸是因为发动机进水引起的,不能质保索赔,但这个说法遭到了赵女士的否定:“我这个车根本没进过水,因为我9月18号刚做完的保养,车子事没有任何问题”。当赵女士要求查看厂家的授权书以及相关的“报告结果”的时候,却是遭到了4S店的拒绝。

无独有偶,来自浙江宁波的单女士在2017年12月买了一辆价值30多万的奔驰C200L轿车,然而就在2018年10月的一天,同样出现了上述赵女士的一幕,想要索赔得到4S店的答复同样是拒绝。

在某知名汽车论坛上,搜索“奔驰爆缸”的字样,同样出现了大量有关奔驰车主维权帖子,他们表示在天气晴朗、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了发动机爆缸的故障,甚至有些车主维权已经多达数月,当然这些车主得到奔驰厂家的统一回复都是:有不明液体进入发动机导致,不能走质保。有车主表示,维修发动机费用在5-6万,而整体更换需要18万,这些费用都要车主自己承担。

可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车主都会碰到相同的问题?难道遇事车主集体下坑涉水了?如果不是,不明液体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洗车还下雨?如果所谓的液体指的不是外界进入的“水”,那么只可能是车辆内部的循环冷却液,而冷却液大量进入气缸本身也是个严重的冲缸故障,是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但是消费者是不懂的,为何在我正常使用、正常保养的情况下,车辆在质保期内发生的发动机故障还需要自己买单?为何本是奔驰自己质量问题或发动机缺陷导致的故障,需要消费者承担?只是因为不像断轴事件频发,亦或是不像断轴事件致命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厂家所忽视?

第三宗:强制车主签保密协议 何谈“诚信经营、客户为尊”?

作为家里有三辆奔驰的“忠实用户”,来自包头的丁先生近日却对奔驰非常失望。因为他驾驶刚买不到三个月的奔驰E260外出旅游时,2019年10月12日晚上在高速路上行驶时遭遇了突然“失速”的紧急情况。根据丁先生的描述,当时车辆的速度在80km/h左右,汽车仪表盘突然显示48V车载电力系统故障,发动机故障灯亮起,显示屏显示“请启动发动机,否则系统将在三分钟后关闭”,同时刹车油门踏板全部失灵,电子刹车失效,自己也曾尝试重新启动发动机,但是没起作用。

丁先生认为这是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果发生在车辆众多、交通情况复杂的白天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但奔驰方面却表示,没有人员伤亡不算事故。这让他颇为不满,在他想要“一个说法”时,奔驰方面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为其更换一辆更高级别的全新车辆,但条件是签署保密协议,不对外透露相关事宜。这样的态度让丁先生十分寒心,于是断然拒绝了奔驰方面的无理要求,并决定曝光此事,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一幕。

颇为讽刺的是,今年5月发布的《服务公约》中,公约主旨的首条内容就是“客户为尊、以礼相待”。而奔驰此举,明显属于不尊重消费者,同时让消费者签约这种所谓的保密协议,已经使消费者处于被动的、被约束的状态下,且消费者没有任何义务需要答应这种不合理的要求。

第四宗:提车当天就故障 换车细则存猫腻

近日,湖北武汉的陈女士在4S店入手了一辆奔驰,提车当天,新车发动机出现故障。检测结果是碳罐的电磁阀漏气需要换零件,但是如果换零件第一没有现货,第二需要拆卸下面的两块板加油箱和碳罐。陈小姐称想走三包,要求换车或退车,奔驰售后称故障不在三包范围之内,只能免费维修,不能换车。

同样刚提了车就出现问题的还有来自浙江桐乡的文先生,他在今年8月购买了一台奔驰E300L车型,新车刚出4S店不久,车辆就报警变速箱故障。经过4S店检修,是变速箱阀体故障,需要更换。文先生听完就不干了,“我这是新车你跟说要修变速箱?这跟当初漏油的66万奔驰不都是一个性质吗?自己提车才出店几个小时的时间,显然是在出售前就存在质量问题了。”在提出换车要求后,同样被4S店拒绝。

在2019年5月奔驰更新的《服务公约》细则中,公布了新车质量保证政策,即2019年5月1日起,自开具零售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如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需要更换主要总成或主要零件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要求更换同款、同型号新车。

那为什么上面两台问题新车,不能免费换新呢?

奔驰的这个政策乍一看感觉还挺人性的:在国家“三包"政策外,还给了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购车保障,保证了新车使用不久就出现问题,却不能退换的烦恼。但是后面括号里的字可千万不能忽略,换车的前提是主要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那这个主要零部件的范围又包括哪些呢?

奔驰并没有在《服务公约》中详细阐明“主要零部件”是哪些,和讯汽车小编在奔驰官网上的新车质量保障政策一栏中找到了答案:想要满足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的新车故障退换要求,必须是发动机、变速箱主要总成内的主要零件,以及悬架、转向、车身等主要系统的主要零件发生质量问题的,而且是不能通过维修的手段消除故障的,才可以申请换车。而上述陈小姐遇到的碳罐电磁阀导致发动机故障,以及文先生遇到的变速箱阀体故障,均达不到可以换车的标准。

简言之,要想换车,必须是奔驰规定的零件因质量问题坏到不能维修。可这些所谓规定范围内的零部件大多都是参与物理运动或者物理特性的标准化出厂零件,本身故障率就非常低,想在3000km以内就坏掉更是微乎其微。而一些可能会导致故障的阀体、油封、电子零件等并不在这个范围内,对于超过3万个零件的汽车来说,这区区不到50个主要零件目录,本身就不具备说服力,奔驰这个政策的噱头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第五宗:新车仍在强制保险、装饰等强制消费

5月份发布的奔驰《服务公约》还明确表示,绝不允许任何的强制消费,保险、装饰等无论买与不买都不会影响购买奔驰新车的价格和到货时间。此前,如果想从4S店提走一台奔驰裸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么购买一定的装饰才能享受到最低裸车价,要么需要强制在店内上保险、上牌,那这次《服务公约》发布以后,是否有所改进了呢?

我们在某汽车论坛输入相关关键词搜索,发现在5月份《服务公约》实施以后,依旧有多名车主遇到了奔驰4S店需要强制购买保险或装饰的情况。其中一位论坛车友发出的报价单中,购车时该奔驰4S店依旧需要强制购买17500元的和8800元精品装饰套餐。

和讯汽车编辑也随机拨打了北京某奔驰授权经销商的销售电话,询问奔驰E级新车购买事宜,得到4S店销售的答复是:可以不做装饰,贷款没有金融服务费,但需要在店内上保险,同时还有4000元的上牌费。由此看来,《服务公约》内的不强制消费政策再次成为一纸空谈。

奔驰《服务公约》宣传视频截图

这里也提醒接下来购买或有意向购买奔驰车的消费者,根据奔驰《服务公约》内容,无论是保险、装饰还是上牌等各类费用,都可以自主选择。如果遇到捆绑消费,可以尝试拨打奔驰官方监督电话400-818-1188进行投诉。

第六宗:奔驰G级仍大幅加价 明码标价成笑料

奔驰旗下高端越野车奔驰G500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62.88万,然而想要原价提车,是绝对不可能是事情,甚至在大家眼中,奔驰G级加价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在某汽车网站奔驰G级论坛中,仍然充斥着大量奔驰G级加价购车的信息,甚至想要在明年春节前拿到现车,需要加价高达56万,新车落地价格达到236万。

在5月份奔驰发布的《服务公约》中,明确了“明码标价、公开透明”的销售原则,那这加价56万的“明码标价”,算的上“公开透明”吗?很多人说加价是经销商自己的行为,那奔驰厂家真的不知道吗?如果打电话举报加价行为,举报未按照指导价格“明码标价”,就真的可以原价提走一台奔驰G级吗?

此外,奔驰G级的加价还存在另外一个更加严重问题——税收漏洞。新华社曾发文质疑这种加价售车的行为,文章指出,“巨额加价不开发票或者分开开票,甚至‘一部分走公账,一部分走私账’已经成了汽车4S店的‘潜规则’,即使开票也要求消费者‘承担税点’”。

总结

2018年3月,轰动全国的“”郑州奔驰定速巡航失控事件”,当时的利好舆论几乎全部导向奔驰,这让奔驰方面感受到了来自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仅仅一年后的2019年4月,轰动全宇宙的“西安女博士维权事件”,又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奔驰品牌的信任度下探到了冰点。

相信任何车企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出现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车企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产品不出差错,但大家对后续事件的走势看法,以及问题改正监管的态度才是车企信任度的试金石。即便是在“西安奔驰事件”,象征性发布一篇想要洗心革面的《服务公约》后,依旧可以若无其事的继续哄骗中国消费者。

另一方面,作为品牌拥趸,我们有挑选和支持车企的权利,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同样需要有敢于曝光的勇气与决心,敢于与不合理、不合法、欺骗和隐瞒消费者的现象做斗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