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是常任理事国(法国常任理事国是怎么来的)

法国为什么是常任理事国(法国常任理事国是怎么来的)
维希政府:贝当与希特勒
法国投降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出动了150多万军队大举进攻波兰。作为波兰名义上的盟友,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国宣战。不过英法两国并非战争愿意支援波兰,两国选择了按兵不动。德国占领波兰以后,英法联军仅仅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攻势,由于英法错过了最关键的进攻机会,致使德国的军备逐步完善。
1940年4月,德国开始进攻挪威,英国向挪威派遣了援军。双方开始鏖战,德军的推进速度并不是很快,于是德国开始进攻法国。
法国高层认为德国会从比利时平原进攻法国,不会直接进攻法国,因为它有着牢不可破的马奇诺防线。
为了防御德国,一战之后法国就在德法边境上修筑了坚固的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基本建成。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

马奇诺防线
1940年5月,德军完成在西部的集结,法军也在20万英国远征军,比利时军队的配合下,进驻比利时,妄图在比利时境内与德国决战。
然而令英法联军没有想到的是,牵制他们的只是德军小部队,但德军主力部队则正在穿越阿登森林地区。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
德军偷袭阿登高地,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九死一生的英法联军溃逃英国本土。德国在阿登森林突破,越过马奇诺防线。当德军突然出现在法国境内时,法国是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
6月14日,曾经的一战英雄贝当元帅发表讲话,宣布法国投降,维希政府成立。
既然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在二战后它为何又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呢?
罗斯福的“四警察”思想和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确定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德黑兰会议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会议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最初的方案是由4个常任理事国和7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又提出吸收法国作第五个常任理事国,接着又补充说,晚些时候还可能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
苏联方则认为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暂时限定为四大国,以后法国加入后限定为五大国。英国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会还是不要有第六个常任席位,不然,就会有提出进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要求。最后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国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国。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与会各国决定在旧金山召开制宪会议,并建议中国和法国同苏美英一起,共同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法国同意参加会议,但决定不担任发起国,因为法国认为它没有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协商,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在没有自己参与制定的宪章上签字。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法国为何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法国是历史强国
联合国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也就是说,并不会以单纯的为反法西斯战争出力多少而选出常任理事国。反而会看重这个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成为世界新秩序的维护者。所以,从这一点说,法国的入选并不奇怪。
法国历史上一直都是欧洲一个大国,战后无论人口、经济规模等,法国都是欧洲大陆的不二之选。战后的欧洲,德国战败,法国与德国相邻,无论是为了避免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还是为了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对垒,都必须依靠法国来维持西方阵营在欧陆的坚实地位。
法国也是历史上的殖民大国,即便是经历了二战的摧残,法国依然是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尤其是在非洲地区,其拥有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二战时期法国殖民地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
二战期间法国本土虽然陷落,虽然维希政府投降了德国。但戴高乐在德军占领巴黎前逃到英国,成立了“自由法国”,并且自此坚定的站在了反法西斯阵线一边,虽然没有中苏美英那样的重大牺牲和贡献,但战后其成为法国合法政府,使得法国从战败国摇身一变成为战胜国,为其成为“五常”创造了政治条件。

戴高乐将军
“三巨头”的考量
维希政府二战中保持的相对中立政策,使得各大国对于法国入常的阻力相对较小。
美国
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格局,西方阵营最直接的最前线就是德国与法国的分界线。美国需要一个欧洲大陆能担得起桥头堡角色的国家,各方面综合来看,法国都是唯一的选择。且同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对抗东方共产主义问题上双发利益是一致的。另外,作为资本主义老大的美国,也不愿意日不落帝国再恢复往日辉煌,有意制衡英国。
苏联
法国战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有加入北约,苏联也想和法国搞好关系,并不是十分排挤法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相反,苏联需要借助法国的影响力来消除德国在非洲及中南欧的影响,同时也可利用相对中立的法国消弱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
英国
二战期间英法建立了十分密切的盟友关系,“自由法国”的成立更是离不开英国的帮助,战后为了欧洲大陆平衡政策的继续,英国必须支持法国以抵挡苏联势力的影响,同时增加英国的影响力。
机会可遇不可求,正是基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由于法国的自身努力,加上“三巨头”利益平衡的需要,法国成为了具有“一票否决权”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戴高乐 丘吉尔
“尴尬”的法国
近年来,由于法国在国际事务上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存在感。历史上,法国共使用18次否决权,其中13次是与美、英联手,法国仅两次单独使用否决权。于是,有人就质疑法国有没有必要留着五常之中。
2018年11月30日,德国财政部长肖尔茨在柏林演讲时称,法国应放弃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把它让给欧盟,以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替自己发声。但这一提议立即遭到法国方面的否决。
我们之所以看不起法国是因为二战中的投降。用法国人的话说,我们打赢了这么多场战争没人记得,我们只输了一场战争所有人都记得。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法国依然很强大。
法国在二战后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反对美国的国家,第一个退出北约的国家。要知道当时可是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国力顶峰,法国能这样做说明自身实力绝对强大。
法国拥有世界顶尖技术的战机、世界顶尖技术的核武器、世界顶尖的军事技术。法语的使用者遍布世界。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达不到的。非洲不管哪个国家出事,法国都能在最短时间赶到。而且法国在非洲的影响是越来越大。
直到今天,法国依然承担着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义务,发挥着自己在全球的影响力,其势力范围与领土,依然涵盖了五大洲的很多地方。(非常历史 老农)
【相关文章导读】
《非常历史》
verydaily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敬畏 · 求真 · 鉴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