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头上动土是什么意思(有俗语太岁头上不宜动土中的太岁是指)

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有何依据?

太岁头上动土是什么意思(有俗语太岁头上不宜动土中的太岁是指)

感谢邀请。

“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最早之出处,不可详考了。

总体上讲,这大约只是一种民间说法。所以,通常人们会说,“俗话说,太岁头上动土”。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毫无根据,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那里。

网上不少人说,“太岁头上动土”出于王充《论衡》,此说不确。

《论衡.难岁》一篇,是王充为驳斥一本叫《移徙法》的书所谓“搬迁须忌讳太岁”的不经之谈而写。《移徙法》应为两汉之交的一本谶书,已佚。

王充在此文中说到了“太岁”,但绝无“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也没丝毫相关的意思。

还有人说,太岁是古人称“木星”。这个说法也不确。

古人把木星称为岁星,但不是太岁。这个后面细说。

亦有一种说法,说“太岁”是一种埋在地下的菌类药材,如灵芝。如果有此说法,也在明清以后,可信度并不很高。

道教里,也有“太岁”,好像与不能“太岁头上动土”关系不大。

如果说,旧时“黄历”上有“不宜动土”、“命犯太岁”等等,应该无误。

所谓“黄历”,是指以“黄帝历书”为名编成的一种民间历书,以阴阳五行和谶纬迷信为特征。

最早的“黄历”,不会早于战国中后期,流行于汉代的可能性更大。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记述,是在唐代。卢照邻《中和乐.歌登封》诗曰:“炎图丧宝,黄历开璇”。

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废纸》云:“萧山蔡荆山茂才出示册页一本,其中所潢裱者乃……弘治时某姓借券一纸,天启时某地弓口图帐一纸,景泰时某岁黄历太岁方位图一纸。”这是说,在这本黄历上,有太岁方位图。

可以肯定,“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离不开两个要素——第一,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第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用于历法。

岁星纪年法起于何时?司马迁写《史记.天官书》的时候,已苦于无据可查。但从甲骨卜辞看,殷商还没有此种纪年法。

此法盛行于春秋战国之交,没有问题。

所谓“岁星纪年”,就是古代人们以木星运行纪年的方法。

古人发现,木星十二年运行一个轮回,称此为“一周天”。人们又把“一周天”分为十二份,叫“十二次”,每“次”都各有专名。每十二个月,木星行走“一次”,古人称之为一“岁”。

因此,木星也被称为“岁星”。《左传》、《国语》中,有大量“星岁纪年”的记载。

不过,在当时,以十二地支纪年也已盛行。这种方法,被叫做“十二辰”。后人称之为“太岁纪年法”。

“十二辰”的“子丑寅卯……”计量方向,恰好与岁星纪年法的方向相反,自东向西,而不是自西向东。

于是,古人们就设立了一个“虚拟星”,叫“太岁星”。其还称为“青龙”、“天一”、“太阴”或“岁阴”。

《周礼.冯相氏》曰:“此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睹。既岁星与太岁虽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异,故举岁星以表太岁。”

这是说,岁星可见,太岁虚拟;岁星行天,太岁在地。

太岁在地,才有了“太岁头上动土”一说。

岁星与太岁相配合的关系如下图——

岁星,就是木星,其实运行“一周天”不足十二年,只有11.86年。每过80多年,岁星与“次”的位置,就会出现超过一“次”的误差,古人称其为“超辰”或“跳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就记载了这种局面的发生。古人解决的办法,是让岁星,在超辰的“次”里多待一年。

后来,发现总这样做确实不方便。而且,在秦汉实现大一统后,有了统一历法的更便利条件。所以,东汉的时候,就废止了“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开始实行“干支纪年法”。

阴阳五行,不见于甲骨卜辞。

春秋之前,人们应该有了这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属于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到了战国中期,齐国儒家学派的邹衍,总结了一套“五行终始说”,把天下万物和人世变化都套进了“五行”变化,金木水火土亦与方位、四时相对应,天地祥灾皆有先兆。

这种理论,到汉代,登峰造极,表现为谶纬之书泛滥。

一开始,祥灾预兆,主要被用来比照国家大事和朝廷凶吉。

比如,《淮南子.天文训》里,就详述了“太阴”,即太岁,在不同方位,哪个会造成国家丧失领土;哪个会兵戈止息;哪个会发生饥荒。

《礼记.月令》,不仅就国家大事讲阴阳五行,还推广到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此书或初成于战国,但由汉代的大戴小戴整理无疑。

《月令》明确说,仲冬之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土事毋作”,这大概就是“不宜动土”的说法了。仲春之月,农历二月,也有“毋作大事”的话,后人说,这也是“不宜动土”。

《月令》里,把四时分为“四德”——春为木德;夏为火德;秋为金德;冬为水德。土德居中,在戊己日,一年中有七十二天为土,分散在四时之中。

孔颖达疏《月令》说,这是因为土可以称王。

童书业先生说,这是如今黄历上写“土王用事”,也就是土木不可擅动的原因。

具体到不可动土的日期,必与太岁所在一定位置相关。如果妄动,便成了“太岁头上动土”。 前面说到的清梁绍壬得太岁方位图一张,即为例证。

太岁到底是何物,方言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什么寓意?

太岁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和菌类,到现在对它的属性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性。在民间人们把太岁看成神灵,它居住的地方一定要静,如果在它的头上动土,会给你带来灾祸。

太岁,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十二年是一周。太岁头上动土,旧时迷信说法,认为掘土(兴建工程)要躲避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后来用”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有力的人。

“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拔毛”寓意有点不自量力,胆子极大,并且会有极其不好的严重后果。

记得以前在刊物上见过这类文章,大意是,世间还真的有人见过太岁。

一开始是,某人在荒郊野岭动了几锹土,然后就挖了个似肉非肉,似菌非菌柔软的一团肉,就带回家用水养着。

哪知道,养着养着,这团肉球就越长越大,然后就在某一天,挖到这个东西的人就莫名地死了,并且最终,这家人陆陆续续地就死绝了。

相传这个东西就是“太岁”。

前些年好像也见过这方面的报道。大意是在某次山洪暴发后,某人在河滩处捡到一团肉,然后也带回家养着,随后就疯狂炒作,说是,割下一块肉后,她还会长,并且吃了还能包治百病,甚至于还有返老还童的效果……

再后来,这类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不了了之了。也不知道这家人现在是不是还健康长寿着?

所谓“太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听闻,而没有真实的见过。

“太岁”,在现实生活中,大都比喻有权有势之人,既然有这么一说,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那么,普通小老百姓就不要自不量力,随意冒犯这个禁忌就是。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