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要求记者离开 中方据理力争(美方对中方的要求)

文/徐亦凡

编辑/漆菲

时隔近两年半,中美两国领导人终于实现首脑会晤。

继2月、9月两度通电话后,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8时46分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以视频形式会面。

这不仅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上一次中美领导人会面还是在2019年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与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见面。

对于正处于低谷的中美关系而言,这次会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会否成为两个大国关系回温的契机。

美方要求记者离开 中方据理力争(美方对中方的要求)

11月16日上午,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本次会晤共进行了三个半小时。开场白部分之后双方举行闭门会谈,上半场会晤于10时42分结束,比预计时间延长了半小时左右。下半场会晤于上午11时06分开始,最终于12时24分结束。

习近平在开场白中表示,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既办好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拜登则提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责任是确保竞争不会滑向冲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竞争应该是坦率直接的。他表示,有必要设立“常识”护栏,在分歧上保持清晰坦诚,在一致利益上保持合作,特别是像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问题。

两国在会面前均未透露具体议程,中国外交部此前表示,两国领导人将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据新华社消息,双方谈论了经贸关系、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议题,还就阿富汗、伊朗核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会晤尾声,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在外界看来,这次对话氛围友好,沟通坦诚且互相尊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向《凤凰周刊》指出,长期以来在中美关系中,元首外交始终发挥了把舵引航的战略引领作用,这次会晤是战略性地谋篇布局、寻求共识,而非执行层面或专业政策领域的会晤,最大成果实际上是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制定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确实有一些积极调整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元首9月的通话发挥了关键的引领推进作用。”刁大明说,“有理由相信这次视频会晤能让未来中美关系或某些领域进一步向好调整,也会为之注入更加强劲动力,有助于稳定中美关系。”

会晤前早就释放信号,习近平提三点原则

此次“云会晤”,双方领导人各有数名高级官员陪同。与习近平一起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外交部副部长谢锋。

美方的陪同人员则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财政部长耶伦、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坎贝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

会晤伊始,两位领导人招手示意。拜登在与习近平打招呼时说,“下一次,希望我们可以像以前一样面对面谈话,像以前访问中国时一样。”

习近平表示,“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以视频方式会晤,不如直接面对面,但也很不错,看到老朋友感到很高兴。”

中方视频会晤现场

美方视频会晤现场

两位领导人已相识十年,2011年8月拜登以副总统身份访华时,由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接待并陪同其赴四川访问,两人自此建立起私交。半年后,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回访,拜登几乎全程陪同。正是在这次访问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才变得广为人知。

据美方官员统计,2011年和2012年,两人在美国和中国至少见面8次,包括举行正式会晤、一起散步、到访中国乡村学校,在仅有翻译陪同的情况下,两人私下共同进餐时间超过25个小时。

也因此,拜登曾在公开场合“炫耀”自己与习近平的私交,以此来说明自己在中国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对美国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信心。

2013年12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

习近平在会谈中强调,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三点原则: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处,三是合作共赢。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要坚持互利互惠,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输我赢。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在11月12日的记者会上称,拜登在美国关切的问题上不会有所保留。她当时表示,两国元首将探讨如何负责任地管控竞争,如何在具有一致利益的领域合作。

普萨基强调,进行会晤是因为领导人之间保持接触很重要,并为“有效的竞争”设下条件,美方“并不寻求具体成果”。

会晤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达了对美方的期待,“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对话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妥处敏感问题,探讨新时期中美作为世界大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拜登在开场中也提到,有必要设立“常识护栏”,但刁大明认为,对于美方的一些表述,需要问一句“是什么和怎么做”,因为“里面可能存在话语上的歧义和陷阱”。

刁大明指出,如果“护栏”是指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向而行,当然是积极的;但如果是为了确保美国在两国关系中利益占尽、对中国各种议题妄加评论和介入,而不允许中国回击,“这显然不是符合中美两国利益的护栏”。

峰会前数天,两国领导人都曾释放信号,传递出对中美关系的积极期待。

11月9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行2021年度晚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其致以贺信。

习近平在信中指出,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同美方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挑战,同时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晚宴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表达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积极态度和原则立场。

拜登同样发来贺信,信中说,“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到解决气变危机的现实威胁,美中关系具有全球意义。”

两国高层往来密切,美方考虑减免关税

自拜登就任至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取得最多成效的领域。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中美曾携手促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现在两国都在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

今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期间,中国和美国共同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下称《联合宣言》),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的关键十年采取加速行动,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加快向全球净零经济转型。两国还计划建立工作小组,推动两国气候合作机制化——这是拜登上任以来,中美之间达成的第一个合作机制。

中美关系从未摆脱紧张的大环境,两国却在此氛围中达成共识发布宣言,舆论几乎无一例外评价“出人意料”。

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表示,看到中国和美国携手工作“令人鼓舞”。

“这是气候休战。”气候变化研究组织E3G的执行董事尼克·马贝 (Nick Mabey) 说,虽然该协议并非有关新气候行动的重大协议,但表明中美结束了可能导致气候大会氛围紧张的“口水战”,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柳力(Lauri Myllyvirta)向《凤凰周刊》评价说,中美在格拉斯哥大会之前已经做出相关承诺,这份《联合宣言》确认了各自承诺,开启了实施和加强承诺的双边对话。他强调,“最重要的是,气候领域的进展将使得改善其他领域的双边关系更加容易。”

气候大会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几乎每天见面讨论,他们不约而同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解振华指出,此次《联合宣言》再次表明,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克里也承认,“美中之间不乏分歧,但在气候问题上,合作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唯一途径”。

双方为气候合作付出的努力不止于这场峰会。今年4月,克里成为拜登政府第一位访问中国的高级官员,3天的上海之旅结束后,双方罕见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致力于合作解决气候危机。四个月之后,克里于8月31日再度访华,就气候合作以及在11月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交换意见。

除了克里两度来访,两国外交、经贸官员自3月起交流密切,几乎每个月都有接触,形式包括通话、线上交流、双边或多边会谈等等,频率要明显高于特朗普政府时期。尽管两位国家领导人迄今才正式会晤,但高级官员互动频繁,为中美关系转圜提供了可能。

中美高层面对面会谈始于安克雷奇。今年3月18日,两国多位高级官员在这个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城市会面,然而这次会谈从开场就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美方在香港、新疆、台湾等问题上向中方发难,中方则据理力争,并猛烈抨击美国混乱的民主和种族问题。

2021年3月18日,安克雷奇会晤现场

尽管首次对话以激烈、直接的方式告终,但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认为,中方抱着诚意而来,因为对话总比对抗好。

后一次高层会谈于7月25日在天津进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来华,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和王毅先后进行会谈,中方提出“两份清单、三条底线”,要求美方做出正确选择。

2021年7月25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与王毅会面

相较四个月前的阿拉斯加会面,此次会谈双方措辞依旧较为强硬,但均表达了期待继续对话的意愿。

仅从会面结果来看,杨洁篪和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的苏黎世会晤最具建设性。继阿拉斯加会谈后,这是两位高级外交官再次面对面交流,双方还就年底前举办领导人线上会晤“原则上达成协议”。

会谈长达6小时,中国外交部称此次交流具有建设性,且态度坦诚。路透社则援引美国资深官员称,苏黎世会晤是“拜登政府与中国有过的最深入对话”。

经贸则是气候之外中美交流最密切的议题。从5月的首场贸易对话至今,中美已经进行过多次沟通,6月初时,双方甚至在一周之内展开过两次对话,无疑是中美经贸正常沟通的良好开端。

目前,两国正在就中国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落实情况进行会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1月10日表示,会谈正在取得进展。她在谈及本次中美领导人会晤时认为,会晤是有益的,增进对彼此的理解有利于处理复杂关系。但她也说,两位领导人的接触不是促进贸易谈判的必要条件。

今天的会晤中,习近平也谈论了中美经贸关系。他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双赢,在商言商,不要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双方要做大合作“蛋糕”。

习近平还回应了美国工商界人士希望中方提供来华便利的诉求,表示已同意实施升级版的“快捷通道”,相信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美经贸往来、助力两国经济复苏。

尽管中美经贸谈判尚未开启,两国贸易往来却在这一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今年1至10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3.4%。

不过,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向《凤凰周刊》分析称,这并非常态,而是在疫情背景下中国生产恢复比较快,加之美国供应链不畅,一些机电产品涨价,以及港口拥堵进口商增加进口备货的缘故。

经济上的深度联结使中美两国早已难离彼此。如今,供应链问题在美国愈演愈烈,通胀不断高企,美国二十多个商业团体在元首会晤前夕致信拜登政府,呼吁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帮助减轻通货膨胀。

24家美国商业组织联名致信美国政府贸易高级别官员(公开信截图)

他们援引美国财长耶伦近期的采访称,缓和贸易紧张局势有助于应对历史性通胀,“关税往往会提高国内价格,并由于成本投入增加而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耶伦于11月14日接受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透露,正考虑对中国减免部分领域关税。她还说,“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履行承诺,以互惠的方式稳定并最终降低关税,这可能是理想结果。”

11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受CBS采访时强调,减免对华贸易关税有助于缓解美国近期的物价上涨趋势。

不过,习近平在视频会谈中敦促美方,应该停止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美方应该重视国内宏观政策外溢效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

台湾问题成为最大关切,拜登承诺不支持“台独”

拜登出任总统,原本被视为中美关系重建信任和减少敌意的契机。然而,美国对华政策则一直提“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这10个月来,尽管气候领域合作密切,对抗与竞争依然是两国关系的基调,拜登并未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强硬立场。

围绕科技、军事、人权等议题,双方矛盾巨大,美国不遗余力借这些问题打压中国。

在瑞士苏黎世会晤之时,沙利文表示,美方将继续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以确保负责任的竞争。对于美方以“竞争”定义两国关系,杨洁篪表示反对,并要求美方停止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会见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

然而,拜登政府针对中国的动作层出不穷。比如对多位中国官员施加制裁,通过了意在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法案》,禁止来自新疆的一切产品,特朗普任内针对中国诸多企业的禁令如今也被延期。就在11月11日,拜登政府还签署《安全设备法案》,被认为是针对中国通信和科技公司。

而近期,美国不断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成为可能一触即发的冲突导火索。

就在今天元首会晤一周前,美国6名议员乘坐军机窜访台湾,中国国防部和国台办均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警告称,与“台独”势力勾连是危险的游戏,同“台独”一起玩火,终将引火烧身。

这场“玩火”游戏的时间点距离首脑会晤过近引发猜测,但达巍指出,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

“台湾问题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就不断恶化,这些并非近期才发生的事情,而是处于持续恶化之中。”他向《凤凰周刊》分析称,“过去几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有动作,从未停止,也并不因为元首峰会即将进行就停止。”

此次美国议员乘军机赴台,也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美国国防部却解释称,国会议员搭军机出访是“惯例”,符合“与台湾关系法”,同时否认军机上有“五角大楼代表团”。达巍表示,乘军机的举动就是故意做给中方看,以军机告诉外界,美国和台湾有着实质性的军事往来。

拜登最近也有过出言不慎的时刻。在接受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他被问及如果中国武力收复台湾,美国是否出面保护,拜登回答“是,我们承诺这样做”。白宫随即立刻澄清,美国对台政策并未发生变化。一直以来,美国总统们都在回避这样的问题,不会清晰表态,这被外界称为“战略模糊”。

今天的会晤中,据新华社报道,拜登表示,愿明确重申,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

然而,白宫在会晤之后的简报中并未提及“台独”问题,仅表示,“美国仍然致力于在‘与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对台六项保证’的指导下执行‘一个中国’政策”,并强调“美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举动”。

“台湾问题是习主席向美方重点阐述的问题,表述再清晰不过,体现了我们的战略耐心和坚定意愿,这些美方是听得到也听得明白的。而白宫通告则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表述,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拜登政府这样的表述到底意味着什么?既然拜登认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如果美方能够从两国人民利益、人类福祉角度出发,在台湾问题上就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刁大明分析称,“(白宫简报中的)这种表述只能说明,美国政府中某些人或美国国内某些人,仍旧持有冷战思维和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仍旧妄图打‘台湾牌’,这一做法本身显然不符合国际潮流,也不符合这次两国元首会晤的精神。”

达巍亦向《凤凰周刊》指出,中美元首会晤后发布的通稿内容不一致是常有的事情,各方都有自己希望强调的部分,更加看重的部分。

中国外交部此前指出,美国40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走味、倒退。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1月15日的记者会上说,“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也好,‘对台六项保证’也罢,纯粹是美国内一些势力炮制出来的,都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背道而驰,实质是将美国内法凌驾于国际义务之上,是非法、无效的。”

习近平则在会晤中强调,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此前,中美在诸多场合都就台湾问题产生尖锐矛盾,王毅在罗马的G20峰会上与布林肯见面时也因此唇枪舌剑。

布林肯说,“我们希望确保任何人都不会采取任何破坏台湾现状的单边行动。”尽管美国与台湾并未建交,却是其最重要的国际盟友和武器提供者。王毅批评称,台海局势的症结是“因为台湾当局屡屡试图突破一中框架”,而美国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难辞其咎”。

此番美国军机降落台湾后,中方迅速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于11月9日在台海方向进行联合战备警巡。

台湾地区防务部门日前宣称,今年以来解放军军机进入台西南空域已超过700架次。国台办则回应表示,解放军举行相关演训活动,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有力针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是从根本上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

民间交往向好,中美难离彼此

如果说政治互动目前只在气候领域成效明显,中美民间交流势头明显要更好一些。

从今年5月开始,美国重新向中国留学生签发签证。秋季学期开始前夕,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公布赴美留学签证数据,在四个月内,美国驻华使团向中国留学生签发8.5万张学生签证。这意味着基本回升至疫情前水平,2019年5月至8月期间发放的签证数量为84898张。

11月8日,美国宣布入境新规,取消了对中国等地区的入境限制,只要求旅客在登机前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和核酸阴性检测结果,美国驻华使团也随即恢复常规签证服务,这一服务自2020年2月起因疫情而暂停。

在司法领域,涉及中方人员的一些案件也有了相对积极的处理结果。最为人所知的是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回国,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达成延期起诉协议,加拿大结束引渡程序并解除保释条件。

此外,美国司法部陆续撤销针对部分中国学者或华裔学者的指控。2018年,美国政府成立“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声称打击中国的经济间谍活动。象牙塔里的学者被视为潜在的“非传统情报收集者”,诸多科研人员在中美科技之争的大背景下遭美国司法部控告。

尽管人员往来上有正常化趋势,但两国间因对抗而停摆的诸多对话机制尚未得到恢复,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和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迄今也仍处于闭馆状态。

今年9月时,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曾表示,是否重开成都和休斯敦的总领事馆,主要还是要看美国愿不愿意主动释放出诚意,只要美国愿意达到中国的要求,美国在成都的总领事馆有可能重启。

达巍指出,要求美国承认错误和先行动是合理的,因为中国关闭领事馆是对休斯敦领事馆关闭的对等反制,“美国在两国人员往来上有一些积极动作,重开领事馆的条件正逐渐成熟,未来不太遥远的某个时间点决定重开也不令人意外。”

中美关系改善不仅意味着共赢,对于拜登来说也是现实利益所在,毕竟要想解决诸多棘手议题,离不开中国发挥作用。

除了应对供应链和通胀危机,国际议题也是如此。美国想成为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领袖,实现减排目标,中美两个碳排放大国只能通力合作;而无论是半岛还是伊核问题,想妥善解决都离不开和中方协调。

当然,合作与否并非中国一方所能决定。刁大明强调,这次会晤中,无论是各个领域、总体目标还是具体落实上,中方都对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做出极具战略性的规划,“提出了“中国方案”,规划本身应该是有效稳定和积极推进中美关系的正路大道,主要得看美方是不是能够有效推进”。

【版权声明】该著作权归观象台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