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高级经济师实务(工商管理专业) 学习笔记

第四章 生产运行管理(十六)

第四章生产运行管理

第四节生产运营控制

一、生产进度控制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运营控制的基本方面,任务是按照已经制定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产出。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速度。

(二)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

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数量、产出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出厂。

生产进度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必须研究清楚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跟踪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产出进度控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

是指产品生产中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的首要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

是指在产品生产中对每道工序加工进度的控制。有的企业会对每个工人把握的每道工序时间来确定。基本出现在拥有大型流水线、产品稳定、工艺相对简单的企业里。

3、产出进度控制

是指对成品的产出日期、产出数量的控制。还包括对产品配套的控制和品种产出均衡性的控制。

二、在制品控制

(一)在制品控制的概念

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可将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道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运转等进行的控制。

为提高效率,按节奏和计划连续均衡生产,要储备一定在制品,以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提倡丰田式即时生产方式,减少在制品储备。

(二)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和妥善保管在制品。

(三)在制品定额

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一定量的在制品是必须的,过多的在制品会造成浪费和低效,要尽量避免。

1、大量大批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1)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内部在制品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

(2)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流水线间在制品分为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节拍一致时,只包括运输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节拍不一致时,只包括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2、成批轮番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可按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半成品来制定。

(1)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指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批量来计算。

(2)车间之间半成品定额的制定。指车间之间中间仓库中的在制品,由周转半成品和保险半成品组成。

三、库存控制

(一)库存控制的概念

库存指一切暂时闲置但可用于未来的资源储备,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狭义讲,指用于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或满足顾客需求的物料储备。一般指狭义。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它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主要作用: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的问题:增加仓储费用;占用资金;造成损耗;造成资源闲置;掩盖企业各种矛盾和问题。

库存量过小的问题:服务水平下降,影响信誉;原材料等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订货间隔期短,订货次数增加;影响生产均衡性和装配成套性。

1、降低库存的措施

(1)降低周转库存:减少库存批量;

(2)降低在途库存:缩短生产、配送周期;

(3)降低调节库存:使生产和需求吻合;

(4)降低安全库存: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

2、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有定量控制法、定期控制法、帕累托法等。随着计算机应用,正使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四、生产调度

(一)生产调度的概念

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对生产运营计划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的过程。生产进度计划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二)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2)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场内运输工作。

(3)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产出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4)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如工时损失记录、机器损坏损失记录、生产能力变动记录等。

(三)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生产调度部门,是实施进度控制,日常管理,实现作业计划的责任部门。设置专职兼职调度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日常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偏差。

大中型企业一般设厂级、车间、工段三级调度。一般分厂级总调度室、车间级调度组、工段调度员,也可班组长兼任。中小型企业设厂级车间二级。

(四)调度制度与方法

将例行工作方法制度化,以指导调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般有调度值班制度、调度会议制度、现场调度制度、班前班后小组会制度等。

(1)调度值班制度。值班调度员在值班期间经常检查车间、工段作业完成情况及科室配合情况,检查调度会议决议执行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问题,填写调度日志,记录问题和处理情况,上报调度部门和领导。

(2)调度会议制度。会议议题要突出重点,强调协作风格。充分发扬民主,要有统一意志。

(3)现场调度制度。领导干部到现场解决问题,会同调度人员、技术人员、工人,深入调研问题,解决矛盾。密切联系群众,效率高,调动积极性。

(4)班前班后小组会制度。通过班前会布置任务,调度生产进度;班后会检查生产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工作。

(第四章第四节完结)

相关文章:JJ#14 高级经济师实务(工商管理专业) 学习笔记 第四章 生产运营管理(十四)上一篇:JJ#15 高级经济师实务(工商管理专业) 学习笔记 第四章 生产运营管理(十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