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教人死后去哪里(道教人死后的18种去处)

对于道教人死后去哪里(道教人死后的18种去处)

今天一位道友问到了道教的人死了去了哪里?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谈道教本身轮回转世体系,今人多知六道而不知五道轮回。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

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

还有道教六桥之说:所谓六桥是指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

第一道是金桥:给在世时修炼过仙法、道法、佛法,积有大量功德的人通过,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道是银桥:给在世积聚功德、善果、造福社会的人通过,成为担任神职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间香火。

第三道是玉桥:给在世积聚了功德的人经过,转世为有权贵之人,享富贵荣华。

第四道是石桥:给在世功过参半的人经过,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桥:给在世过多于功的人经过,投身贫穷、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桥:给伤天害理、恶贯满盈的人经过,分作四种形式投身:一为胎,如牛、狗、猪等;二为卵,如蛇、鸡等;三为虱,即鱼、蟹、虾等;四为化,如蚊、乌蝇、蚂蚁等。

其意义宣传行善者成神,作恶者下地狱,劝人弃恶从善。

道教为中国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本道立教,以教化人,源远流长,虽自汉始,然开道垂统,承先启后,上成千代之统,下通万事之变,穷源肇始自羲黄,集大成於老子,道尊而贵德,利物济人。大道始自无极无始,垂象於太极太一,由一生二,二生三,复从三化育万物,生生不息,本自然之妙理,阴阳合德,无为而无不为,无生而无不生,无有而无不有,通造化之奥妙,与天合一,与虚浑一,为全真境界,以净化世人,圣化世界为究极目的。

故在道教三官感应妙经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有一长乐世界,只有天堂无地狱,此救苦地上乃是好修行之处,能使人出离地狱,免遭四生六道轮回生死,永离苦难,径往人天,超生净土,快乐无量,一去一来无挂无碍,此即是我道教所言东方长乐净土,东极妙严宫。

佛经中曾言,十方皆有极乐净土,佛教因属西方庚辛金之教,特别强调西方极乐世界。我道教属东方甲乙木之教,故特别强调东方长生极乐净土。俗语言:〔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故我东方长生净土法门专司度生又度死之救度工作,乃是在世信仰求精神寄托之最佳法门,亦是百岁后求灵魂往生长乐净土之最佳法门。

许多外教人员及我道教人士对道教没有深入了解,谓我道信仰大都只求在世感应保庇之现实宗教,信仰者百岁之后灵魂没有寄托之处,乃因其不知我道教有一方便接引之净土法门,此法门在我们道教道藏经中即有详细之记载。

现在工业社会是人生活大多紧张忙碌,想要抽出很多时间来修持是很困难的,尤其想要修至大罗天仙,成仙得道,更是谈何容易。然人生百岁,一晃即过,一但过世灵魂则随业缘去四生六道轮回,流浪生死。佛教今日之兴盛乃因其有一方便之西方极乐净土法门,可接引众生。

基督教则能度人之天堂与上帝同在,我道教在三官感应妙经,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即有记载,我东极长乐界救苦门庭,即是我道教净土,修此法门乃是太一(乙)法门,在世有修持此一太乙法门,有信仰太乙,思念太乙,一但百岁则感应道交,随即被接引至东极妙严宫,受莲花化身,以莲花为父母,以莲花为体,可在那儿再修持上去,以九色莲花座定品位,由下品修至中品、上品,再近一层修至大罗天仙之果位。

试看我道藏三洞四辅十二部经中,每言到接引、拔度、超渡之事皆要仰仗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因他是元始祖炁所妙化之九阳之精,故元始天尊谓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可说得到并具有最无上之道心,其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平等心来救度众生得以离苦得乐,令他们凡有所求,必能如愿,如求健康长寿,得健康长寿,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只求你能招牛赜徐`验。

太乙救苦天尊因系无上道果之应化身,具有大自在神通力,无量大智慧力,能为人破厄破难ˋ破邪破魔ˋ并能为人解除一切病苦,故有太乙医王之称号。在天则称太乙福神,在世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称为狮子明王,在水府称为洞渊帝君。因其具有广大神通力,十方救苦天尊及十殿冥王皆其所化,故可自由出入遨游天上人间地府水府,凡举一切度生度死之救度工作其皆能为,只要寻声即随机赴感,故又尊称〔太乙寻声救苦天尊〕。

大太一即太一,又称元始祖炁,玄元一炁,乃无极之先,万物之根源,静为无极,动为太极,故物物含有此太乙之炁又称太乙含真炁,简称物物一太极。一能通天透地,举凡无极界,太极界,三千大千世界,水府,地狱无处不到,既能贯彻万物万象万事,亦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之原动力。

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始太乙玄元一炁之妙化,因见众生受苦轮回报对无了时,特具大慈仁心在元始天尊前发清静心,广大愿,谨遵元始教旨,普渡群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自然以心印心与太乙道力相印,即时感应,始万邪不入,万祸不侵,万难不生,诵之万遍,福禄绵延,吉祥萃泰,寿命永保遐年。

在世能抱自己之一与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为莲花邦,清静无染,因心净而国土净。临终前不忘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则即时被接引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东极妙严宫,永脱生死轮回之苦。身为道教神职人员,道教教徒,道教信徒的我们,能不知道我们道教这一伟大的净土法门吗?

道教的彼岸世界

据道经记载,道教之彼岸世界应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天界,有三十三重天宫;二是地界,即五岳名山、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还有就是海上诸仙岛,十洲三岛是也。三就是太乙救苦天尊所主的东方长乐世界,须凭道力拔度,往生之净土。

一、生神净土

道教以追求肉体长生为主要目标,故往生长乐世界,并非道士之追求也。虽曰长乐国土,仍然不免为鬼魂之居所也。印光法师云:“西方世界,无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盖西方为金方,金为阴气肃敛之地,鬼魂又为阴气之质,故无女子。还有就是因为佛教素来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认为女子为无漏之躯,既然到了极乐世界,自然转女成男了。

而道教之东方长乐世界,乃救苦天尊所化,天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 ,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 ,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 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 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东方为青阳生发之地,故鬼魂至此,咸蒙阳气注照,而得炼化其阴质,经南昌炼度,而得复还为人也。

《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记载有东方净土仁爱世界、东南方净土慈和世界、南方净土礼教世界、西南方净土威范世界、西方净土义让世界、西北方净土成化世界、北方净土智德世界、东北方净土智积世界、上方净土无量世界、下方净土载德世界。

道教往生净土的条件和佛教不一,佛教要求人常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乃得西方三圣垂光接引。而道教之往生净土,乃须人于平时多行善事,“持斋奉戒,行道诵经,发愿忏悔,造像写经,建立玄坛,修营灵观,供养三宝,布施贫穷,放赎众生,作诸功德,常行净信,清净六根,制断欲心,不造诸恶,正心至念,随愿往生,克之净土,快乐无为。”

但是往生净土,并非道教之最高追求,因为十方净土,虽然微妙庄严,但是往生的是神魂,虽然名为往生,实际上是死了之后的去处。其中亭台楼阁,皆是幻化,有像而无形质。道教不以死为得道,故尚有神仙洞府,为得道之人所居。

二、地界仙乡

按《抱朴子》引《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仙道重有形,所谓“形神具妙,与道合真”,其追求乃在于此肉体之存在,故上士得道,白日冲举;中士得道,则长生不死,游戏于名山之间。是以天下名山洞府,即为神仙之窟宅。所谓地界仙乡者,乃是三山五岳、洞天福地、十洲三岛之类也。

司马承贞《天地宫府图》云:“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洞天,洞者,通也。亦即此为通天之处也。认为名山洞府与天上星辰一般,都是大道醇精之气凝结为成,故能通乎仙灵之界也。

据《太平广记·女仙部》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而遇女仙,邀之同住,此即证明神仙在名山洞府之间也。如此,则洞府既为神仙在人世的窟宅,然福地多有神灵守护,非凡人所能窥视也。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谴群仙统治之所。”如王屋山,小有清虚洞天,西城王君治之;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青童君治之。各名山洞府,皆有仙灵管理。大抵名山大川,道气冲凝,正神守护,是以修道之士,多宜入名山。而炼丹、精思亦复如是。所谓“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而名山洞府,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多芝草灵药,是以得道真仙、修真之士,多欲入名山也。

另外,地界仙乡尚有十洲三岛者。十洲三岛,十洲分别是祖洲、瀛洲、玄洲、炎州、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三岛则是昆仑、方丈、蓬莱是也。十洲三岛都在海上。是为海上之仙乡也。

道教之所以追求长生,就是因为爱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所以不着急升天,道士并不认为天上比人间要好。相反,他们反而更留恋人间的生活。所以相对来说,云游于名山洞府之间的诱惑,比上升天界的诱惑更多。因为天界有官职之尊卑,新来的神仙地位低下,如果道士服金液还丹之后,知道自己已经可以不死了,不妨多在名山洞府中多逗留一段时间,等到厌倦了再飞升天界。

三、天界仙府

道人以长生为追求,以纯阳轻清之最上妙道,是以修炼之极致,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天仙以光气为体是也。《太清神丹中经叙》云:“凡言圣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学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但德有优劣,官有尊卑。

故虽神、虽圣、虽仙,犹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天神之自然生者,以光气为体,言人者,犹有骨肉也。但已得道,故能隐翳变化不见闻耳。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来大神之处,则位为真人;若得补天曹官职,乃位为神人也。”

道士追求飞升天界的思想,在其服饰之中也多有体现。如所戴之冠曰星冠;所服之衣服曰羽衣;所披之帔取黄色,名曰月帔;所穿之袜子取白色,名曰云袜。星冠赞云:“焕耀七星冠,翩翩降自天。授之有科戒,宿命应神仙。愿今一顶戴,永葆大椿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