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擅长画虾吗(郑板桥他最擅长的画是什么)

第一课时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在《一堂好课》里相遇,我讲的是美育课。班主任康辉老师提出:为什么要有这么一堂美育课?我说,最重要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教育的发展重要思想的时候,特别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也特别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工作,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从习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期望来看美育,我们就更能够理解,美育在今天作为我们的教育国策,它有了新的位置,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培养的目标。

郑板桥擅长画虾吗(郑板桥他最擅长的画是什么)

当然今天我不是讲美育的理论课,因此我也很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所以第一节课我对大家谈谈美的欣赏、与美的感知。我觉得这是我们培养自己一种情怀,提高我们审美素养的一个基础。其实我在这里也不可能来讲一部美术史,而是列举一些作品和大家一起来分析,来进入我们对美育的理解。那么第一个想谈谈美的形象塑造与文化理想。古往今来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体现了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都是体现了艺术家他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因此,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理想,这是我们通常讲美术的两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同学们都参加了70华诞庆典,许多的筹备工作,我们的大学生尤其是在群众游行的方队里展现出崭新的风采,也可以说是青春美的形象。但我们知道70年前,新中国诞生之后,如何用艺术的作品来表现这个伟大的时刻?尽管我们看到很多影像,当时的电影照片记录了开国大典的情景,但是油画家董希文所画的油画《开国大典》,他却是用一个绘画的视角,用艺术的造型再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庄严时刻,把历史定格在一个画面之中。

在画面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整个天门城楼的开阔的景象和天门广场游行的队列相互映照,蓝天白云和城楼上的红柱子红灯笼形成强烈的对比,画出了一幅阳光明媚下的开国大典。

同样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四周有浮雕的作品,那么这些浮雕是再现了1840年以来,也就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团结拼搏,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进程。

在当年,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愚公移山》,他笔下的人物塑造得非常的有力。他之所以要创作《愚公移山》,就是要表达他自己特别希望我们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御反抗外来侵略的这样一种豪气。

同样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塑造英雄人物,油画家詹建俊先生用了一个人物和山峰叠为一体的造型,这样来加强狼牙山五壮士英雄气概的塑造。在这里看上去是塑造形象,具体的战士更是通过美的形式,一种金字塔式的形式来描绘和反映一种崇高的精神,悲壮的一种情景。当然同样我们有很多反映我们工农生产建设的美术品。

从60年代反映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景,到80年代改革开放,我们农村率先掀起一种改革的热潮,这都是通过一个个形象来记录的。当然,艺术的造型它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景观,一个场面,它更多的是塑造人物。类似于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画的《塔吉克新娘》,他就是用肖像的方式来刻画人物。

他表达一个新娘的情景,不仅表达它是作为一个新娘的身份,而且还表达他内心的含蓄的神情。由此这幅肖像就给我们留下一种能够与之进行对话的对象。从宏大的画面到一个单体人物的肖像,所以美术的表达是非常宽阔的。除了人物画以外,还有山水画、花鸟画。那么除了中国美术以外,还有世界美术,特别是西方美术。所以对于美的欣赏和认知来说,首先我们要放开眼界,能够多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乃至不同个性的作品,由此我们就能够慢慢地在视觉的感知中培养起一种能力,就是能够学会欣赏那些在艺术语言表达上特别有造诣的那种作品,能够欣赏作品的风格,进而能够欣赏作品的品位。刚才只是做一个非常快速的浏览。那接下来我想就中国美术的最重要的特征和大家进行一点交流。这个特征里面首先讲的是传统绘画的卷轴格式,为什么是中国美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我们就有许多长卷来表现人物的故事,表现山水。那么在立轴上是朝上发展的一种空间体现出来。

所以卷轴的形式其实是体现了我们中国的审美感受,或者说建立起一种审美观念。那就是你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是融入自然的,是要真正进入自然,你才能获得美感的。所以画家们就试图表现出他们在游历山河,沿着自然不断感受着,这样一种体会。所以中国画的长卷一话就是千里江山。所以中国画整个的创造,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表达画得像不像,是否逼真,而更多的是要传达艺术家所感知,感受到那种意境,并且把这种意境表现出来。那么中国绘画的卷轴形式之外,中国画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他是用中国的毛笔在中国的宣纸、绢帛上来描绘的。

所以中国绘画的笔线造型就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当中国的古代的画家用线条来造型的时候,它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美学的素养和品质,因为它能够把看到的这样一个大千世界用线条表现出来,勾勒出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中国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像这样大幅的山水,就给人非常宽远的视野,也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山河这样一种情怀。

我想我们旅游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行旅天下的时候,能用笔记一记自己的感受、走过的地方、面对的自然,我想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美术修养、美学修养的方式。即便是摄影也要学会构图、抓色彩、找光影,那么能够形成你自己的走进自然的记录。当然在中国话里面还有非常大的类别叫花鸟画,那么花鸟画就以水墨的花鸟来说的话,它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特征就是它具有象征的含义。中国画家自古以来画花鸟都不是为了表达花鸟的具体的种类,而更多的是要表达一种人格品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笔墨是有程式的。也就是中国的花鸟画,他对梅花的表达、对松的表达、对竹子的表达,它有一些特定的技巧。有很多年轻朋友告诉我说中国画非常难,不知道怎么进去,我说中国画,你先临摹一百张,你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的造型了。就像我们古代有芥子园画谱,他把各种山石、梅、兰、竹、菊这些形象都做成画谱,有一个基本的入门。

但是真正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还不是看这些造型,是看对一种情感的表达。就像郑板桥画的竹子,更多的是来体现竹子的高风亮节,体现竹子所经得起风雨的这样一种性格。

那么像齐白石最擅长用水墨来画虾,既画出虾的动态、透明这些神情,其实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情趣。

那么同样徐悲鸿先生画的奔马,它不仅是表达马的这样一种雄健,更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所需要焕发起来的民族精神。所以画如其人,画更是表达了时代。西方美术跟中国美术相比起来,我们说中国美术追求的是意境之美,那么西方美术比较多的是求真之美。从古希腊开始,无论是它的建筑还是他的雕塑,它首先是非常写实的。那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油画开始有一个重要的发展,确切来说也只是到了文艺复兴时代,15世纪油画才真正问世。那么当年文艺复兴的这些巨匠,我们所知道的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琪罗这些称之为巨匠的艺术家,他们在追求什么呢?他们始终在追求两个东西,一个是怎么使自己的画面能够表现出他们所看到的世界那样,有纵深感,人物有体积有体感、建筑有空间,所以他们研究透视、研究解剖,研究色彩,把这些绘画的语言综合起来,来表达一个通往真实的世界。

当然现代美术也要稍微讲一下,因为现代美术从二十世纪以来,整个西方也好,然后到中国,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美术的发展是越来越多样化了。因此,艺术它就开始有了更多的朝向个性的发展。

所以现代的美术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同的观察的角度,甚至把梦境也都能够传达出来,形成一种超现实的表现。不仅有具象的作品,也有抽象的作品。许多抽象的作品就是点、线、面、黑白灰、大中小,这些叫做纯粹的艺术语言构成了一个个画面。但凡有条件,我还是特别希望大家都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去面对原作,去和作品对话。同时可以在图书馆的杂志、书本、画册里,在自己的电脑、手机里多了解美的创造的不同的形式。我想日渐积累就会培养起一种对美的形式的敏感。有这种敏感,有这种感受,当你再回到你的现实和生活中去,你对美的判断就能够大增一步。我讲第一节课就讲到这里。

第二课时

从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关联性来讲,就是要通过对美的历史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通向美的创造。美的想象和美的创造也是涉及方方面面。

今天就简要的和大家谈谈,我们怎么能够发挥想象力,怎么能够体现我们那种文化情怀,又怎么样能够形成一个美的物品?首先简要讲讲环境之美与诗意栖居。“人诗意地栖居。”这样一句话,我们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论里也经常可以看到。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校园有校园的建筑和环境;工厂有工厂的建筑和环境;我们的居住更是这样。我们如何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起居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王澍先生,他这些年就专门研究乡土建筑,把具有中国古典艺术之美的,把具有乡村朴素自然之美的建筑形态,把它转换成当代的建筑。

所以它的建筑就跟一幅幅山水画一样,能够形成让人走进去,可居、可游、可观、可赏的画面。这样的建筑它就带给我们一种和自然亲近的感受。更何况中国古典建筑里面的许多元素,比如我们山墙的做法、造壁的做法、屋顶的做法,都和中国的山水画,或者说我们中国的其他的工艺的设计都是有相通之处的。像这样的表现园林风格,乡村建筑转换为当代建筑的风格,我觉得它体现了两个追求,一方面是在精神上回归到一种古典的,非常朴素的,这样一种生活空间中去,让人的心灵能够在这样一个建筑材料所构筑的容器里面得到一份宁静。第二个是他在美学上是中国文化特征的,不是西方建筑的钢筋、水泥、玻璃幕墙。虽然那些建筑材料还需要使用,但是如何在建筑的设计上来体现中国美学的品格,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同样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朱锫先生也是非常提倡自然建筑。要从自然的这种生态形态里面去提取建筑的因素。因此他的建筑就是能够根据建筑特定的功能,但是又在材料的运用上,在建筑的形态上能够更多从精神上回归自然。今天我们也讨论了我们如何营造美好的环境和空间。实际上在我们许多的乡村,我们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地大物博,我们天南地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性。有时候我们到国外去旅行,走进一个小镇,走进一个小的街区,我们一说小镇很有艺术气氛,其实你感受到的是那个小镇保留的那些文化遗产,是那个小镇所拥有的一种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那样一种气息。还有许多艺术品跟空间所发生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就要特别提倡在我们都市的建筑、都市的空间里面要增加更多的艺术的氛围。在乡村这样一个层面,我们也要更多地增加他的美化程度。那么在美丽中国的这样一个宏大的建设目标中,首先要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使我们的农民富裕起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给乡村、给农民带去更多的美的画面,美的作品。所以这些年,我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我们的壁画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坚持一个叫做“美绘乡村”的活动。

但这个“美绘”描绘的什么呢?不是一般的描绘我们城里人所欣赏的这些主题和题材,而是和农民朋友们一起商量,倾听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需求,把他们的故事、他们村子的故事把它变成可视的形象,描绘起来。所以这样一种活动,我觉得我们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我们广阔的乡村都需要用美来进行装点。

那么回到都市,我们又有很多公共空间。大兴国际机场是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建造水平的一个重要工程。整个机场的建筑设计及其内部的环境空间的美化就至关重要。

在这样一个公共艺术的策划和设计中,一大批艺术家特别注重艺术品和人的互动,也就是为机场的空间带来更多的人文的内涵和艺术的美学,甚至希望把机场变成一个最繁忙的美术馆。

那么在机场的许多开放式的空间里面,也是布置了一些具有创意的艺术品。比如把山川自然的形象放进机场,把古典的中国园林的景观植入机场,把中国文学、古代诗歌的一种当代表达放进空间。这些都使得我们在建筑环境这个方面的创造有一种新的时代特点。那么与此同时我想更多的要讲到设计之美,因为设计之美和我们生活更加密切关系。在设计之美里面蕴含着生活美学的提升和发展,也意味着生活美学的丰富和展开。我们最怕的是千城一面或者万村一面,我们也怕的是我们的生活在整个的环境空间里面,遇到的是单调的色彩,单调的形式。大到一套家具,小到一个书架,其实都可以蕴涵着一种意境,或者是一些日常的用品,他并不在乎于材质的昂贵,而是在于功能和造型能够结合起来。

同样我们的服装也好,首饰也好,我们现在都越来越重视在材料的运用上,在整个造型上有鲜明的个性的风格。所以在讲到设计之美和生活美学的时候,我相信大家自己去采购某件东西的时候,更多掂量它后面具有的美学的品质。当然我们也说今天我们进入数字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那么数字之美又成为一个新的范畴。那么数字之美是更大的打开了我们的视觉体验,比如现在的VR、AR的这些技术,我们现在很多动漫也包括电影、电视,现在在这种特效上都特别注重视觉体验,所以数字时代为艺术的创造又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我们今天,年轻的朋友们特别喜欢动漫作品,它本身和我们的生活、情感、经历密切相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说,我们很多动漫作品应该更多地提倡中国风格。我们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动漫艺术上接受国外的东西比较多,比如欧美的风格、日韩的风格都是在动画片,在绘本中经常可以看到。但现在我们要更多的从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来寻找题材来进行创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