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收入(美国一年税收多少万亿)

美国财政收入(美国一年税收多少万亿)
最近美国政府2022年财政支出法案在两院通过后终于得到拜登总统签署,这份法案最引人注目的,或者说最吸引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两项条款,其一是关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式否定一中原则。
未来所有美国联邦政府、国务院、白宫,总之一切由政府财政支出印刷、展示的世界地图中,不能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而另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则是美国的军费预算竟然出乎意料地上涨了4.5%,这与我之前的给出的2%以下的判断似乎有一些出入。
不过考虑到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实际上综合美元的贬值程度以及相对购买力,2022年的美军军费预算是缩水了。

尽管拜登总统非常反对这种有些打肿脸充胖子意味的强行依靠量化宽松等行政手段给军队攒钱的做法,但还是拗不过国会,在国会看来既然连军费都要砍,为什么就不能对拜登的基建法案动刀子呢?
但即使如此,美军军费预算捉襟见肘,并且联邦政府在这方面负担颇重的现状仍然非常明显,预言性质地看,如果以后美国没了,历史书上一定会把今天他们穷兵黩武的种种做法当成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为虽然说美国经济总量确实还是很大的,但他们的军费占比更令人瞠目结舌。

要衡量一个国家军费多少并不能只看军费的绝对值,还要参考军费占比GDP的比例,以及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比例,2022财年美军军费达到了GDP总量的3.5%;作为对比,冷战时期的1973年,美国军费占GDP总量的5.67%.
但当年的情况和现在可是截然不同的,那个时候美国的制造业还比较强大,并且呢还有个日本摁着给美国吸血,财政压力其实不见得比今天更大,现在的日本他们想拿来吸血,其实也吸不动了。
而且GDP可不是财政收入,GDP并不是一个国家政府能够调度资源的总量,只是说可以部分地作为一个纯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参考,2021年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实只有7.1万亿美元。

而具体到中央政府,只有3.8万亿美元,然后他们马上要给军队拨款新一年的军费7700亿美元,这不叫穷兵黩武,什么叫穷兵黩武?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美国人认为新冷战来了,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美国的军费占比确实是很努力地朝着冷战水平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就要好多了,中国的军费增速确实很快,2022财年的军费增速达到了7.1%,但这个增速要考虑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们每年GDP增长率是比军费增速更高的。
所以我们的军费占比其实并不高,只有GDP的1.2%左右;过去三十年时间中国的军费增速一直保持在6.5-7%之间,很少情况有超过7%一点点。

但因为GDP增长率要比这个高不少所以其实军费带来的财政压力并不大,至少不是政府财政压力来源的主体,所以很显而易见的,中国的军费对本国造成的财政压力至少没有美国那么严重。
所以认为“军备竞赛”可以拖垮中国的想法真的很幼稚;且不提中国经济至今为止仍然带有有地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以及建构在计划经济逻辑之上强大的军备竞赛潜力。
哪怕是以纯市场经济的逻辑讲,中国的军费也不算多,真要说现在谁在军队开支方面压力更大,很显然肯定是美国啊!而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回避两国可能直接性军事冲突的很多种剧本以规避政治上的天然劣势。

甚至于,从政府财政预算占比以及GDP占比的角度考虑,中国的军费预算显得很少!最近30年中国的军费占比从来没有超过GDP占比的1.3%。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无法给美国带来军备竞赛的压力,恰恰相反,中国以美国25%的军费其实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军备竞赛压力,原因没别的,主要是在大多数领域中国的产业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够带来成本优势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依托经济高速增长下连续几十年时间以7%左右速度增长军费后今天的解放军总体实力仍不容轻视。

比如说中国优势最大的造船业这方面,中美两国如果都秉承“国舰国早”的原则,那么建造相似的水面舰艇,中国的成本只有美国的33%,因为中国造船业规模庞大,大量的民用订单稀释了造船业投入军用之后的成本;
而美国造船业近百年来基本是完全依靠军队订单勉力生存,造船厂巴不得把每一个订单的商业价值都压榨干净狠狠敲榨美军和国会,相比之下民用订单无法覆盖到的领域也就是潜艇这方面,中国的优势就小很多了。

美国其实有两个盟国拥有类似的能力,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同样非常发达,他们建造军舰的成本也不比我们高多少,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两个国家的优势产业一直没有被美国整合无法为他们提供支援;
而造船业只是一个方面,是中国军工优势最大的一个领域,中国比较劣势的只有一个领域,就是航空。
美国的航空业非常发达,波音公司这样的航空业巨头一边在军工领域有很深的建树,另一方面呢他们在民航领域市场占比极高,所以美国空军采购军用飞机的成本很低廉。

F-35这样的高价值平台也能压进一亿美元大关,相比之下中国制造军用飞机的成本虽然不比他们更高,但是产能有限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这个差距要追平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除了比较典型的优势、劣势领域的比较,中国在军备竞赛方面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军工业发展比较健康。
很多人肯定会纳闷:为什么直到2022年战争风险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中国军费增长率仍然有条不紊地按照历史水平提高,而没有针对百年一遇之变局作出调整?原因其实很简单,是为了确保高效率、健康的军工产业。

因为一个国家的军工业往往都重点面向本国军队的需求,军费预算较大幅度的变化会导致军工产业被动地适应订单量的变化,大幅度的减少军费会对本国军工业带来严重的伤害。
因为很多岗位减少以后人才会被动流失,而大幅度增加军费呢?很多新进人员他们的产出效率是比较低的,组织层面讲也是如此,所以大幅度增加军费其实好导致军费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武器装备可以闲置,但产业内大量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他们要怎么办呢?人可不像工厂设备、武器装备一样可以封存入库,流失了就真可能真的永远流失了。

中国未来很可能会继续维持6.5-7%左右的军费增速,而与此同时可以预见我们的经济增速会逐渐放缓。
也许10-20年之后,中国的军费占比GDP的比例可能就会朝着2%这个比较正常的水平靠拢,那个时候呢中国的军费占比看上去就不是那么低了。

美国历史上军费潮起潮落其实对国内军工业造成了很严重的冲击,导致今天的美国军工严重依赖国际供应链。
而原则上讲,军工业应该保证100%的本土供应,原材料供应链在国内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外移,但零部件、子系统生产必须放在国内。
而美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很多零部件、子系统都已经依靠从盟国采购,也间接性地提升了他们制造武器装备的成本,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冷战时期美国军费忽高忽低大起大落造成的;
所以不要认为中国军费没有高速上涨就一定是一件坏事,并不见得是这样地,而且真要考虑到军费的购买力并以此制造一个“绝对军费”的概念。

那么在这方面中国不见得比美国更弱,至少中国最近5年内海军扩军的速度放在冷战时期都是比较惊人的。
虽然说我们都知道冷战到底来不来其实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但中国在战略决策与实际行动层面确实是在尽可能回避冷战;
而美国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们巴不得现在拉下冷战序幕,然后就能进入到他们非常熟悉的节奏,因为他们赢得了上一次冷战。
这是美国政界一个比较统一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也没法回答,但对这种看法我是嗤之以鼻的,美国的精英们认为他们赢过一次冷战所以可以再赢一次,但在我看来,冷战真的是美国的胜利吗?不见得。

我一直认为冷战的胜利是一次天上掉馅饼的胜利,是建立在这种错误经验之上的战略当然也如无本之木。
而且美国也没那个本事去单方面地以低成本掀起冷战,不是说没有冷战的可能性,但现在的国际局势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因为在对华政策上,唯一一个真正对中国有无法妥协之敌意地国家只有美国,美国的其他盟国并不见得有这个兴趣。
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这种美国最忠诚的盟国,他们对中国的敌意根源也不过是美国的要求,而不是真的和中国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

要给这些国家制造出对中国你死我活的关系,就必须让他们对中国有很多利益冲突,但现在不是这样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很低,日本与中国在市场层面的竞争关系也不明显,中国在产业升级完成之前,与日本总体上都是经济高度互补的。
而唯一可能未来在地缘政治层面上敌视中国的,一个是作为整体的欧盟,另一个是印度,但欧盟现在一片散沙,而且几乎被中国给“惠”穿了,就单纯靠商业关系,现在欧盟内对中国的敌意只停留在口头层面。
而印度呢,他们和美国确实是“盟国”,毕竟都是“四国联盟”框架内的国家,但具体说来印度在很多地方和美国不对付。

比如他们追求绝对意义上的政治独立性,而且完全拒绝美西方任何形式的渗透,哪怕是民间层面也不行!
这一点与当年的中国完全不同,所以美国一直对印度的政治倾向不满意,而除此之外他们之间还有地缘政治上的深层次矛盾,比如印度洋海权问题,现在美国还把手伸进了尼泊尔,美印同盟现在并不稳固。
而要真正塑造出让这些国家和中国存在天然敌对关系的地缘政治环境,需要美国在很多问题上作出重大的牺牲。
比如说政治上放松对欧盟的控制,把欧盟变成一个更加团结的、政治上更加统一的国家联盟,对日本要放松政治控制让日本拥有在海外的实际政治利益,对印度要出让印度洋海权,将好不容易对尼泊尔建立起来的政治影响力拱手让给印度。

这些筹码是他发动冷战必须要给出来的,而给出这种筹码呢,本身它就是伤害美国国家利益的。
我将这种做法称为“卖国抗华”,意即通过出让美国重要国家利益的方式来换取一些国家真心实意地敌对中国,效果当然有,就是最后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不好判断。
因为站在美国的角度讲,秩序中心的天朝上国,要是说和我们来极限一换一,实际上他们做不到,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也没有很高层次的国家认同,政权即是国家,政权没了国家就没了,而中国呢?

政权没了国家还在,我们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政权更替,极限一换一之后我们再过个三四十年就东山再起了,他们可能没这福分。
并且,就算真的冷战了,难道美国就能占到便宜吗?我看未必。
就算真的冷战了,美国仍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生产体系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决心把我们踢出去,其他国家没这个必要,反而因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
如果美国和我们断绝经济往来,其他国家更有动机抢占这部分市场与供应链;他们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敌视中国、与中国做切割,仍会对美国国家力量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

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秩序边缘的弱者,我们其实没必要一定一套将军费拉到很高的水平,我们可以继续这样一直维持1.2%GDP的军费占比,我们在海外并没有很多政治利益,我们可以进行战略收缩。
然后继续以这个较低的军费开支去逼地美国必须保持一个4%GDP占比甚至更高的军费占比,然后在那个已经开启了“卖国抗华”浪潮的时代,他们要怎么维持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
出让利益之后,给一些国家松绑之后再想绑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一个在海外有诸多政治利益的欧盟、印度、日本,会允许美国像现在一样没事在经济上吸他们血吗?

换而言之问题就不是“新冷战谁输谁赢”,而是新冷战就不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因为掀起新冷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大到这种手段只能在对中国直接开战的前景下才能动用。
很简单:为了打赢对中国的战争而出让巨大的国家利益也许是一种选项,但如果出让利益只是为了掀起对中国的冷战,而且还不知道这个新冷战未来的走势,这种情况下出让利益那就是纯粹的卖国!
所以矛盾的不仅仅是美军,也是整个美国,现在他们除了维持现状、拖时间以外,至少现在大家还看不出来什么对中国行之有效的政策,也许以后有,也许过个十年八年之后等到中国内部的社会问题发酵的时候他们能发现这种政策。

但现在确实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热战吧,不能打,冷战吧,打不起来,也不一定打得过,还要维持一个极高的军费占比以保证军事威慑,而这种军事威慑变现的途径已经越来越少,实在是万马齐喑一潭死水之局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