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职业规划怎么写(5分钟写好经理职业规划)

产品经理职业规划怎么写(5分钟写好经理职业规划)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

产业互联网的到来,对产品经理而言又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产品经理在公司如何去做对的事情?

……

三节课(引领和陪伴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与拉勾(互联网垂直领域的招聘平台)联合举办了2019年“互联网开年大课”。以下内容来自2019年“互联网开年大课”的第三课产品专场,我们会采用一个问题 多个嘉宾回答的方式呈现给各位。

本场嘉宾:张涛(神策数据副总裁,曾就职于腾讯、ACFun、豌豆荚、映客)、布棉(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海均(职人社创始人,曾在网易、豆瓣、知乎等负责多个核心产品)、王晓晨(新浪平台产品技术部产品中心产品总监)

本场主题:2019年,产品经理必看的“生存”指南(下场)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到底应该是什么?

张涛:我认为还是一定要回归业务本身,回归商业的本质,你可以理解为说产品形态和商业本身它是统一的。比如门户时代,你作为一个pm作为一个程序员,你能够把门户的网站给做出来,这个产品本身就是商业形态,门户就是商业形态,所有的用户所有的利益全部都在线上发生的,做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你现在去做一个美团外卖的APP我相信凭现在的技术实力或者是pm的基本的经验,一个两三年的pm让他画美团外卖的原型,我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背后那么多的餐饮接入,那么多的骑手管理该怎么办?

因为现在整个互联网跟实体经济其实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产品解决用户需求,过去,解决用户需求靠你一个人就够了,但后来可能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慢慢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了,有一部分可能要在线下。比如我们那个时候用没有支付宝的淘宝,可能除了交易那部分是靠线下,大部分还是靠线上的。但你看我们现在每天所用的那些服务有多少是真的是只靠在线产品本身就能完成的,它背后有很复杂的商业链条,有很复杂的业务链条,供应链的逻辑管理。

如果你作为一个pm不能够去理解这个公司的商业或者是业务的本质的话,你永远都就只能去做最前端的产品本身,永远都参与不到这个公司的核心,说白了不管是你在当前这个公司的发展,还是你未来的发展,你既不能在这个公司里面处在比较重要的领域和位置,那就意味着你在行业里面同样也不能处在比较重要的领域和位置。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好想一想,自己当前所在的这家公司到底靠什么来赚钱?哪怕你现在负责一个很小的模块是如何服务贡献于这个目标?,如果你觉得你做这个模块对公司的业务目标没有一丁点的价值贡献,我就可能比较危险,你可能得想想看要不要在公司会被优化掉换一些岗位或者可能要找一些新的机会了,这一点特别重要。

主持人王晓晨:对,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其实我最开始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网易,当时网易在出财报的时候我是有在认真的去看他的财报的解析,但我周围有些同事就无法理解。我觉得你看了自己公司的财报你才能知道你的公司收入结构是什么样,比如他在哪些领域上有发力,你所做的业务现在在你公司里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大一些。

张涛:其实我们提到pm的本质是解决需求,这个需求有时候并不只体现在用户那一侧,公司本身内部也存在很多需求。往往当你把眼光放到公司本身的商业逻辑和业务流程上之后,你会发现你司赚钱的逻辑可能是有五个流程,而你的产品可能只是赚钱流程的最后一个流程,前面可能还有多人在为这个事努力了。

你需要利用你做pm的能力,不管设计产品思维方式,还是说利用信息差获取学习的这种能力,你该试图将其他环节的问题解决一下。比如你可能才做两三年的pm,很难想象有很多公司整个的业务运作是卡在什么环节,可能是卡在财务的打款,导致整个业务都停止运转了,你在产品上优化20%的转化点,不如帮助财务那边同事设计一个新的流程,通过一些内部产品系统的组合,让整个流程变快,让公司整个运转效率提升。你可以把你的优势,你所擅长的技能发挥到更影响这个公司的价值的部分很重要。

布棉:对,其实张涛把我想讲的话都给说了。因为张涛也是球迷,因为我也是球迷,我觉得从一个球队的角度来说,每个人你要找到自己所在的价值是很重要的,那么价值来自于什么?你核心业务的贡献是由近及远吗?慢慢往后靠吗?进球当然最厉害的,但如果你是侧翼能够为进球服务的也很好,守住大门的这帮人也很重要,但是你说我是后面捡球替补我永远做替补,那当然你的价值就会低一些。

基于这个点的时候,你现在是个替补,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努力上场适应多个位置,另外如果不是适应多个位置,那么应该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从主观角度去思考怎样在组织里价值感变强,找准核心业务,不断解决问题,这样你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张涛: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其实在工作两年到五年之间,核心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得足够的扎实。这个是一个最大的一个根基,你先干到1万个小时,干2000天干到1万小时可能就好几年了,那么6、7年以后再去往创业或者说往更大的业务方向去转,会让自己更从容。

主持人王晓晨:好,总结一下,其实从黄老师的角度就是脚踏实地,按照布棉老师的说法就是在我脚踏实地的时候,先想明白我如何把我自己价值最大化给公司。从张老师的角度来说,就是去仰望星空,不能永远只局限在一小部分里面,应该去从更大的一个角度去看待我的价值,以及我做什么事情能给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价值,可能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些方法,才能说是真正的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在职业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而至于到底是产品经理产品总监,还是说是是产品架构是什么?其实在那个时间点上它已经不重要了。归根到底还是它是能为用户解决问题的人,为公司解决问题的人,你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大,其实你就越重要。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公司里到底怎么样去做对的事情?

张涛:这是一个灵魂拷问就是对的事情。我们传统意义上会聚焦对用户的价值,但是在公司里面可能有很多变化,比如公司的战略商业利益,甚至无法判断有些功能是否能做。

从我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因为做任何事情一方得利,一定必定会被影响,所以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你做这个事情对哪些人有影响,而这个影响是否对于公司整个价值或者战略品牌也有利益影响?不能无限制的用好成本怎么办?所以我觉得,第一,核心是遵循去做对用户好的事情。第二,在对用户好的情况下去兼顾公司的战略。

我个人觉得这方面一般常见的产品经理会遇到两种方面的事情,一方面事情就涉及到价值观。这个社会整个世界其他就很多元价值观也很多元,只要在没有违背法律的情况下,你遇到自己实在接受不了价值观,选择走人不是一件坏事情对,因为你天天跟一个价值观匹配不到一起的团队或者老板去配合其实很痛苦的。

布棉:我补充一下,首先你要去真正推行一个新方法或者新的理念时,你要不断去在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尝试,并且自己要吃透。你不能推到一半,人家提起质疑发现没法解决,像我在公司里面引入设定马拉松的一种方式的时候,其实是花了十轮不断地去尝试,这个过程会碰到很多问题,关键是你要去自己思考去解决,解决完了之后这个点你会发现团队们慢慢理解了,那么这个方法才叫顺理成章地说下去

主持人王晓晨:先补充两点。

第一点,在信用点数还没有那么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是想做一件事,但是你必须要清楚是在为公司解决问题,所以公司让你做A,但你就想去做B的时候,你需要做的还是把A做好。然后你用其他的时间小成本的去做一下B,让大家看出来他确实有效果的时候,再去把B试下。如果一开始你就要资源去做B,实际上公司不会给你这么多的资源,所以我觉得不耽误公司主线的前提之下,用一些小成本的方法去尝试。

第二点,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找自己信赖的导师。很多年之前我认识了布老师和陆老师,在我的职业方向上有两位老师这样的标杆,特别幸运的是每当我在职业上有些困惑的时候,去跟他们聊,他们会给我一些解答,其实有时候你坚持认为你这个事是对的,但可能不是对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去问一问,比如说你在你职业上的导师做些咨询一下,让他给你一些建议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是很好的方法。

黄海均:我觉得需求本身要跟老板有一个非常透彻的一致性确认和一些价值观层面的一致,这样在后面推动中才能够知道尺度,知道怎么去把控它,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绝对的正确,它是一种选择,它是一种平衡。

只有当你真的了解到非常多的信息,才能够做出一个最终决策东西。当你的信息稍微有一点不全面,就会发现自己想的跟别人不一样。其实你的业务部门或者你的CEO甚至说投资人他们想的是另一些维度,选择几乎可以肯定一定会是有某种偏差的,最后怎么定义正确,怎么定义错误就成了一个悬在空中的哲学问题。

做产品很多时候就像有点像在做科学,应该有一种求真的精神,这种求真的精神,就是你要掌握足够的信息,你要敢于下决策,你要敢于试错。

从消费互联网转型到产业互联网,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它代表着什么样的机遇?有什么样的挑战?

黄海均:我先来说,在腾讯正式提出产业互联网之前,我做过一个正儿八经的产业互联网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物流领域的,也拿了融资。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第一,是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你怎么去切入?有没有一个引路人带领?

第二,个人之间信任关系如何?

第三,你对业务所处的行业和赛道,它的本质的商业逻辑和供需关系,包括供应链你研究到的有多深?你要去做产业上的升级和变革,那么你到底动到了谁的蛋糕?那这个蛋糕背后相关的产业方他们以前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你要怎么去深入到一线去研究?你的切入策略是什么?

比如说我在做物流相关项目的时候,我会把国家统计局里面关于物流相关的所有的数据,过去15年到20年的这个地方打个括号,你会发现物流行业第一占据了多大的空间。

第一,你需要考虑切入问题,每年十几万亿的市场,它到底怎么分的,分到哪个还分到哪些?分到的哪些环节,分到了哪些环节?其他的公司现在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你到底可以怎么去搞这些事情,就是你把这些数据其实它会比我们去研究一些新的产业要多很多这样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不随着你的意志去改变的,我就要把这个数据去搞透。

第二,你要做产业化的这个事情,如果要深入进去,好的引路人,或者你怎么去渗透到那个行业里面去做非常接地气的这样的行业调研和准备,其实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三,到底是一个偏信息驱动,还是交易驱动,还是说资源驱动,甚至说政府驱动?产品经理要得懂得很多社会上的潜规则,你的社会阅历很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在公司里面产品经理做C端的也就上面跟老板对吧?左边跟设计师,右边跟程序员,打打交道就完事了,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社会的复杂度和生意的复杂度本身应该是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这里面是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怎么去切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找到一个让自己比较安全比较可控的一个安定的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知识,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张涛: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认知上的一个偏差点,是在于我们大部分人去想产业互联网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把整个行业想的太简单了。我们更多的还是在把我们现有的互联网的整个的一些平台模型,不管说C to C、B to C套在里面,还是说你总是试图用这些互联网这边这些理念用去套,但是其实没有想到的是在传统行业里面他们整个的商业链条逻辑,整个的利益方、供应链的运作逻辑我觉得比互联网要复杂很多倍。

你真的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它可能不是一个网站,其次你发现你要连接的不是两方,你看这个行业链条特别长,有时连不起来,甚至链接这个过程的成本远超你的想象,而不是说好像解决一下信息流通本身就行了的。所以说我觉得可能换一个思路就是说如果说是做我们这行的要介入产业互联网,我建议是说不要动不动就想去做平台,很辛苦而且也很难做。

如果我要提一个建议的话,就是说不管创业还是加入公司,看到平台稍微谨慎一点,想一下这个公司是不是有在解决产业当中既有链条上的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不管是在收益上还是在效率上,还是在任何一个点上有很明显的收益,而不是说本身是做一个平台。

布棉: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不断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手段往前走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投身下去的时候,不要是说我在这个产业里面能怎么样?其实即使在再大一个产业里面,我也应该去想到就我在这个产业里面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你投身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上,首先想到找到这种所谓的独角兽或者解决某一个明确问题,并且有明显价值的这种切入点。

其次我认为另一个可能会带来的挑战,就是它变慢了特别慢了,发现SARS的这种产品出来之后,又回到软件时代了,我要交付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很难。神策不能搞一个临时版本上线了,可能一堆客户把你骂死,现在上线一个版本,需要测试很久,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一个可抄的东西太少了,对这个是很大挑战,所以就是你的知识面和你的知识的宽度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变化。

上述为直播内容,以下为观众提问&回答:

【问题1】

我是程序员出身,转行做产品经理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公司规模小,以至于身上要背负许多任务,最后导致每一点都不专精,这种情况下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

【嘉宾给到的建议】

张涛:首先一方面要肯定你的这一段经历,我们还是很鼓励大家能够去超脱的本身的定位,然后去多做一些事情。你可以好好的把这些事情理一理,按照目标或者按照内容工作内容的类型把这些工作任务给拆开来,然后你应该有一个象限图,一个XY轴向线图,一条轴是说你对于这个事情是否有兴趣,能不能把这个事做好,擅不擅长。有些事情是你既不想做也不擅长,那毫不犹豫,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要考虑它了,有些事情是你既擅长并且也是你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可以就着那一点,多跟老师交流。

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自己陷到了这种多个事情却没有梳理的局面,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的擅长点到底是什么,以至于你没法去做这个判断,但我觉得一旦把这个事情给想清楚了之后,再有合适的人帮你去分析一些岗位,你应该能做出一个比较明智的一个选择。

布棉:对,其实对自我的剖析中很重要的东西在于沟通,你的困惑可能也是因为信息层面的原因。也许老板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反正给你你都接了,那就继续给你。老板不断的叠加给你任务,你一定要敢于跟他去反馈,你要表达出来。比如我现在做的对我来说很困惑,我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我的计划是什么等等。可以去如实沟通的,所以我觉得首先对自己进行剖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第二,对业务本身也做一个剖析,就是说你认为哪些业务可以往下去做的。

黄海军:我稍微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我觉得职场发展是一条轨迹。就是说你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会有一定的继承性或者有一定的依赖性。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应该稍微跳出来想一下,你想一下你两年三年五年以后你想做什么?

如果你的五年三年目标就是要做产品经理,你应该换工作。另外一种可能是说公司有土壤,我们的土壤包括什么,包括老板的心态,现在业务团队组织结构,但是土壤是有,但是现在好像都是戈壁,那么这个土还得自己挖要挖多久?老板是否能够给你那么长时间去挖?这又得打个问号,所以我觉得这里面问题要把它剖析要什么,但是时间因素可能很难一一的去涵盖。

【问题2】

平时我会通过看很多书、资料或者课程来学习在学习,学习之后,怎么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迅速内化我学到的内容?

【嘉宾给到的建议】

张涛:我先来回答这个事情,比如说可能在三节课上过一些课,有日常的一些学习,发现回到工作当中往往只能用上一部分,它是常态。包括我们平时看一本书,可能要过个两三年书里边的某一句话,某一段落突然会帮到你,这是一个学习的常态。但是你刚刚说感觉学了之后内化,所谓的内化是否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我们做产品这个工作意味着你要接触的信息量特别大,要解决的问题特别的多。对于我们这个岗位来说,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最重要的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我看中的学习不是说这个人学富五车,而是每次给他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他能不能快速的基于这个挑战,想明白他自己的挑战上还缺失什么信息,还缺失什么能力,然后快速地根据学习目标构建一个学习框架,并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去把信息收集回来,然后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以解决问题优先,甚至都不以内化,能力优先。解决的过程当中,也许它变成能力的一部分,OK没有变成,你也不要在乎,因为我们做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解决的方向太多了,有时候就是不能内化,但是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的,所以这是我第一个就是说你应该更专注学习能力本身的锻炼,而不是说学习本身的广。

另外,你会发现很多优秀产品经理都很喜欢大量的阅读,而且阅读的方向各种各样是日常的探讨这些东西,它其实被最后都是为了可能在某一次的产品的研发过程当中,灵光一现就做这样。

黄海均:我补充一下。

第一步,信息打开,就是来者不拒。分享一个我最近跟一个朋友交流的一个案例,这个朋友他是学建筑的,学了五年,学完建筑之后做建筑师又做了五年。然后他在做建筑师这五年的后半段的时候,他自学了一部分IOS开发。然后因为IOS开发他就研究X上面的各种APP,他跟我讲他看了6500款APP中国区和美国区各个类别排名靠前全部下载过了,然后去研究他们的交互,研究他们的细节。

第二步,形成你自己的归类分类,形成你自己的体系,这个坐标说怎么定?你自己去想,这个路径应该怎么规划,把招标体系建立起来,把前面的这么多信息量往这个里面去放,放的过程中,你发现有问题,说明你的坐标体系应该更新。

第三步,把新的东西往你自己建立的坐标轴上面去套用。这个坐标未必是真的是坐标轴,我觉得比如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印象笔记,把你案例全部套进去,你会发现模型十年前能用,今天居然还能用。不断的去更新你的知识体系,建立坐标体系,进而实践,这个就叫内化,所以内化的实验过程。

布棉:第一点,就是说我们要会去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对于我们做在线教育的来说,其实一直都有一种恐慌,就是特别担心同学会全盘认为布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是提供了一种保底。当你完全打不开思路的时候,我可能给你一种方法,你可以稍微打开一下思路,但不代表它是尚方宝剑,其实我们并没有去造轮子,我们无非就是将能并列思考分成了几个角度,只是说用了一种方式去思考,这是保底。当我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我之前学过一个东西,能拿来用,但是不是说我在这种场景只能用这个。

第二点,当我们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去尝试解答问题的时候,碰到原来的工具方法不适用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是首先去质疑这个方法本身,还是去调整我自己?我觉得通常我不会去质疑这个方法本身,我会再找一些方法放到里面去,它大概率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把那些不行的挑出来,再去找一些咨询。所以三节课提供方法,它不是市面上唯一的方法,它只是一种方法,或者是激发你处理其他的事情。

以上,是本次开年大课“产品篇”直播下篇精华分享。至此,三场直播的内容已经全部整理完毕,感谢大家的观看和参与,期待明年的开年大课再见!

———— / END / ————

内容:布棉、张涛、黄海均、王晓晨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