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多国空气相继检出核粒子知乎(北欧为什么这么发达)

7月初,爱沙尼亚、芬兰、瑞典相继发布声明,称空气中检测到核粒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强调其含量微小不足以构成对人体的威胁,但核粒子出现在北欧三国上空,还是引发了惶恐的猜测:是不是又出现核泄漏了?
为什么会如此紧张?
前车之鉴,34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爆炸,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离核电站最近的小城普里皮亚季直接变成了一座“鬼城”。
北欧多国空气相继检出核粒子知乎(北欧为什么这么发达)
图源:俄语之家
如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爆炸会怎样?执着于此的俄罗斯网友用P图技术绘出了一个彩色的普里皮亚季,绿树成荫、悠闲自在。

图源:youtube截图
往事不可追,但对生产安全的反思一直都在。人们认为,只要隐患发现得足够早,预警足够快,就能扼制住事故。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肉眼很难发现的生产安全隐患,真的能提前预警吗?全世界都想知道答案。
安全有多重要?
5月底,因为冻土层融化、储油罐倒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泄漏了两万多吨柴油。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单是破坏水体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超过8500万美元,清理污染的花费至少15亿美元。

诺里尔斯克工厂附近,柴油和红色的水。
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

江苏响水爆炸事故资料图
1984年,印度博帕尔发生异氨酸甲醋毒气泄漏事故,近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0万人受害。

“安全是每个人的事”——废弃的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杀虫剂工厂大厅墙上的安全警示标签。(图源:央广网)
火灾、爆炸、泄漏、坍塌、坠落……各种类型的生产事故,导致全球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84万人。在我国,每年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约占GDP的2.5%。
一个现实摆在面前: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真的在卡社会经济发展的脖子。
性命攸关、经济命脉,在这八个字面前,世界各国很难不去关注生产安全。
意大利塞韦索有毒蒸汽泄漏发生后的第六年,欧盟颁布《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
英格兰北海“派普·阿尔法”油气平台火灾爆炸后,英国政府提出了《安全例证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完成有效的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控制。2000年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逐渐推行该制度。

“派普·阿尔法”油气平台着火爆炸
而在2015年,我国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同样强化了企业产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可都这么上心了,为什么面对事故还是这么被动呢?
到底有几只拦路虎?
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制图:我是科学人)
海恩法则放到生产中也一样。冻土层不能一天就融化,储油罐也不会毫无征兆地坍塌……但怎么从一千次隐患中捕捉到那一次重大事故的走向呢?说白了,就是要让生产的全过程彻底透明起来。

生产“透明”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制图:我是科学人)
生产过程的“透明”由海量信息保障,这些信息使风险评估和控制成为可能。在大数据时代,想获取海量信息,就需要多布设传感装置。但在高危行业里大量铺设电线、电缆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功耗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改用电池呢,就要面对另一个窘况: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可能有上万个通信节点,电池消耗很大,而频繁更换电池,也会提高事故发生的几率。这时候,“低功耗”就成了第一只拦路虎。
就算解决了低功耗问题,接下来还要面对“全覆盖”问题,毕竟有盲区就意味着有危险。但一个重危化生产园区里,存在大量的金属罐体、镂空的钢架结构、错层工作平台等,信号很容易走丢。如果再算上厂房、地下室、矿井、隧道、高层建筑、山区等地形因素——“信息孤岛”,又是一只拦路虎。

想要透明咋就这么难?(制图:我是科学人)
拦路虎多了,全面感知就成了老大难。不能全面感知,事故的发生轨迹和规律就成了一个黑匣子。得用科学的办法打开它,才能看到真相。对科学家们来说,只有打开这个黑匣子,对全面感知获得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实时化地处理,才能做出真正精准的预测,从而决定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
这个黑匣子,欧、美、日等国都束手无策,但在中国,北京邮电大学就用它搞定了风险控制,把“隐患”摆到了“明面”上。国际权威机构数据查新后都得承认:国内外没见过基于相关成果的公开文献。
全球圈粉
这套方案真的靠谱吗?
一个简单的知识点:美国有GPS、俄罗斯有GLONASS、欧洲有GALILEO,北斗凭什么能突破三足鼎立的格局?单从定位上说,北斗联手“羲和”,完成了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在这之前,三大系统时代,室内定位还是空白。
“羲和”的主创团队就是北京邮电大学。
“能和北斗并肩”,一下子让出品有了保障。但好不好用,还是要用户说了算。而盘点一下,中石油、中化工、中海油、神华煤矿……它至少影响了中国上万家企业。
以中石化为例,它在2019年全面推行的HSSE管理体系,核心就在于风险控制。
生产运行要风控:

危险化学品运输要风控:

无处不风控:

一通操作之后,生产过程变得透明起来,一旦有异常就能够收到“报警”信息,让用户能更及时地做出反应,防患于未然。一年下来,中石化不仅感受到了安全,连设备被动型维修成本都大幅度减少了。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德国巴斯夫、英国BP、日本日立化成、韩国优利德等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众“粉丝”,数千张生产安全保障专网在全球拉开。
事后响应VS事前预警,预警完胜!毕竟,事件发生后就算能应急响应,尽量减少损失,可万一应对不及或不利,该如何承受事故带来的巨大代价?
在中石油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电信、杭州海康威视等单位直接参与深度研发后,北京邮电大学推出的这套“中国方案”可以说是把用户需求摸得透透的,也难怪用户特别吃这一套。
这一次,连小编都想去美版知乎“How safe is China?”下面回复一顿:中国的生产安全专网通信保障应用,在欧洲市场份额第一;中国的公共安全监管网络在全球公共安全市场上占有率也是第一;里约奥运会、APEC峰会、印尼亚非会议都在用中国的安监和应急保障;如果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透明”,说不定储油罐还能再抢救一下;要是核电站也能各自“透明”,没准儿北欧上空这会儿也没有多余的核粒子了……说到底,“在座的都是弟弟”。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