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志(东吴传孙权线详细攻略)

东吴志(东吴传孙权线详细攻略)

《东吴志》

出版发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中西书局

印刷:当纳利(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本:700×1000毫米 1/16

印张:52

字数:877 000

版次:2020年12月第一版

书号:ISBN978-7-5475-1793-2/K·355

定价:268.00元

褚半农,1944年出生在上海西南乡下头,曾在农村修过地球,前线握过钢枪,学校站过讲坛,机关修过方志。工作之余从事散文创作、方言研究(明清吴语、上海方言)和地方志书研究,出版有散文合集、论文专集和地方志书等13种,约300万字。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闵行区文联特邀会员。

1983年起参加上海第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参与《上海县志》《上海县教育志》(后任主编)的撰稿,后参加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负责《闵行区志1992-2011》几个章节的撰稿。2010年12月出版全国唯一的自然村(生产队)志《褚家塘志》,2012年获上海市第三届地方志优秀成果志书类三等奖。2019年5月出版《褚家塘志》(第二版)。2015年起受邀修纂行政村志《东吴志》。

先后在《中国地方志》《上海地方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多次参加过全国和上海市的地方志学术研讨会。

凡例

一、本志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力求系统、详细、客观地记述东吴大队(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状,体现时代特征和东吴特色。

二、本志记述时间,上限一般为1949年,但部分记述上溯到有据可查的事物发端,下限一般定在2014年,大事记有下延。

三、本志记述范围,为东吴大队(村)地域。1956~1961年,东吴和新生是两个高级农业社、两个生产大队,1963年5月东吴大队和新生大队才合并为东吴大队。凡涉及1961年及以前事实时,志书均有说明。为区别两个同名的东吴大队,在表述沿革时,前一个称东吴大队1,后一个称东吴大队2,合并后单称东吴大队。

四、本志按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原则,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设章、节、目、子目四级目录,采用语体文写作。

四、志书所用数字,均以档案表格中的为准。但使用中发现时有差错,也有同一内容有两个数字等等。为尊重历史,志书中仅加说明而未作更正,也无法更正。

四、本志计量单位为斤(即市斤)或公斤,土地面积则以日常使用的米、平方米,亩、分、厘计数,必要时折以公顷。

五、志书本应全部标注真实姓名,但考虑到有些负面情况,文中少数改用“×某某”或“褚某×”等代替,但都是实有其人,绝无虚构。

六、本志中的“人物”,均为东吴大队(村)人氏,按照志书不为生人立传体例,志书对他们仅作简介,以存资料。

七、本志特设“社会调查”专卷,重点剖析几个专题,留存了一个大队(村)第一手详细历史资料,期收增加志书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之效。

十、志书中引用资料,一是闵行区档案馆、莘庄镇、东吴村档案室已公开档案和莘庄镇派出所户籍资料,二是其他有关印刷品资料,三是采访所得,四是笔者历年积累的书面资料和当年的日记,五是1970年代东吴大队通讯组编印的《东吴通讯》(俗称“战报”),六是由村内外热心人士提供的资料。

十一、本志附有“索引”4种,以方便查阅村事有关内容、图照、统计表格和方言词语等。

序一

巴兆祥

褚半农先生是上海知名地方史志专家,与我交往多年。他撰写的《褚家塘志》(2012)曾荣获上海市第三届地方志优秀成果志书类三等奖,《莘庄方言》(2013)属于方言志中的上乘之作,我在学校上新方志学课、各地方志培训班讲课中曾多次以他的志书作为授课案例。去年12月在复旦大学举行“‘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当代应用’学术研讨会”期间,褚先生跟我说,他在编纂《东吴志》,等书好了,嘱我写个序,我欣然应允。

村志作为中国地方志谱系中的一员,历史也相当久远,清康熙二十四年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康熙五十七年汪永安编撰的《紫堤小志》开风气之先。首轮、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热潮中,尽管村志未被列入各级方志机构法定的编纂规划,但全国各地的行政村、自然村自发修志的比比皆是。尤其到“十三五”期间出台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定:“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上海、河南等省市还制定乡镇、街道(社区)、村志规划或编纂方案,将编修村志纳入方志机构的工作指导、管理范畴。村志编纂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如上海金山区完成124个村志出版,实现村志全覆盖。

《莘庄方言》

东吴,是位于上海闵行区西部、莘庄镇西北的一个行政村,下辖吴家塘、顾家湾,褚家塘、东青园、蒋家塘等十多个自然村九个生产队。原本属于农业区,上世纪90年代后的二三十年中,随着莘庄地区的城市化,东吴各队的房屋、土地被动迁、征用,村民变城镇居民,自然村、生产队随之纷纷消失,到2012年村建制被撤销,莘吴社区合作社成立,东吴村的历史就此终结。《东吴志》由原东吴村村民委员会、莘吴实业有限公司编,褚半农著,其历史价值在于按照志书的体例、体裁对一个消失的村庄进行系统、全面的记述,保存该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面貌,为后人研究该村的历史储备了资料,同时为消失村庄如何修志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模式。

章学诚说“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该志编撰者褚半农先生为东吴褚家塘人,生于斯,长于斯,对东吴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非常熟悉,而且还是个有心人,长期留心记录,留意地方资料的收集,有较丰富的镇村志修志实践经验与理论修养,所以他是编修该志的最佳人选。从篇目看,该志设置的“位置示意图”、“自留地”、“宅基地”、“生产队土地”、“征用土地”、“行政村、高级社”、“农村生产关系”、“撤队、撤村、改制”、“方言”、“特记”等章节篇目,极为罕见;从记述细节看,如“住房动迁”列表记载东吴所辖北彭、大张等9个村民小组动迁时间、迁入小区名称、总户数、动迁家庭(户主)名单,“日常生活”记述了各种票证、多年物价变化情况,可见修志者的见识非同一般。特别是“教育”,除记载1950~2014年东吴全日制、非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总数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人数外,还列表分姓名、性别、学校名称、入学年份、专业、学历等记载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名录,实现了我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县志、乡镇志要收录大专以上或本科以上学生名单的愿望。

《褚家塘志》

如今东吴村已经不存在了,或许再过若干、若干年,“东吴”这个名称可能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日渐淡忘,甚至抹去,但值得庆幸的是,有《东吴志》展现了东吴由乡村到社区的城市化进程,留住了东吴人的“乡愁”。该志的出版,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此佳作出版之际,谨为序,以志庆贺。

2020年4月25日

序二

祝学军

获悉《东吴志》收笔付梓,深感欣慰;现邀作序,我欣然接受。

《东吴志》以一个行政村(生产大队)为单位编纂志书,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巨大,区县志、乡镇志虽然也能反映出区域、县域和乡域社会的整体变化,但限于体例,社会的细部变化和发展详情没法展现。以行政村(生产大队)为单位的修志,恰恰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即通过大量具体、细致的农村个人和生产队、生产大队(村)最基层单位的实例,来达到为整体变化的研究服务。《东吴志》中,上海郊区大队(村)一级实体的史料极为丰富,志书全方位记载了一个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插队落户知青、物价变动、本地物产、住宅建筑、村民收支、习俗方言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本地资料。每个问题的记述又伸入到社会最低层,这些都能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将起到区县志、乡镇志起不到的作用,真正做到以信史为念,详县志所略,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大队(村)几十年的发展史。全书体例鲜明、框架完整、结构明晰、资料翔实,符合逻辑要求,内插了大量的表格和地图,都是第一手资料,也是一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以及非常有学术意义的志书。

《上海县教育志》

“盛世修志”。修志的传统在我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志书不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还有“资治”和“育人”的作用。《东吴志》既是部对历史记述客观公正,对读者开卷有益的百科性地情资料书,也是留给莘庄镇的一份精神文化资产,将是今人和后人了解莘庄、了解行政村(生产大队),乃至了解闵行区的一个窗口。而这种发掘底层社会历史特点的记录,尤其在当代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反思工作失误,也有提供借鉴的意义。闵行区正在开展的“发现闵行之美”丛书编纂工作,是记录闵行之美的重要文化工作,更是一项传承好闵行灿烂历史文化的文化工程。而编修地方志,尤其是修好村志,也是一项讲述闵行故事,激活历史传统,传承乡俗、诉说乡音、记住乡愁、纾解乡思、唤起共同文化记忆的另一项文化工程。

追溯历史,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原来东吴的这块土地上,正在建设莘庄商务区,将要画上更新更美的图画,出现“莘面貌”。莘庄的明天也将会变得更美好,包括东吴人在内的莘庄人,必将会在新时代思想指引下,积极进取,众志成城,奋力拼搏,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是为序。

2019年12月

序三

李慧

我们国家一直有编修地方志的优秀传统,而村志是地方志种类之一,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现在,我们莘庄镇的第一部行政村志《东吴志》已完稿,在通过专家评审、即将交付出版之际,邀我作序,我欣然接受并表示祝贺!

莘庄镇有悠久的历史,明崇祯《松江府志》中不仅记有莘庄镇镇名,还有“民居数千指,多诗书弦诵之家”的介绍。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娄县志》中,已记有东吴村吉家巷、褚家塘,明星村池河圈等村宅名。东吴村和其他各个行政村(原来的生产大队)是组成莘庄乡、莘庄镇的主体,都为莘庄地区的建设发展作出过各自的献,创造了各自的辉煌。2003年起,东吴、明星、莘东、莘联、莘光、南马等6个村在推进村集经济组织改革中先后撤销了村委会,改制成实业公司。一种存在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社会结构、生活形态消失,几十年前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方式也不复存在。这种带有全局性、大范围的变动,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在极大改变社会形态和格局的同时,对家庭结构、村民生活、户际关系、民风民俗等也已开始产生影响。地区的变迁、社会的变化、历史的沧桑都需要用地方志书来记载,消失的村庄也可在志书中留存历史,这就是编修村志的价值和意义。

《娄县志》

莘吴实业有限公司(即原来的东吴村)率先修成了《东吴志》,这是件利镇、利村、利民,值得庆贺的好事、雅事、文化事。《东吴志》编撰体例规范又有创意,资料翔实而文献价值多元,尤其注重农村原生态史实,是记录、保存本村历史的最佳载体,也是全面反映一个村的百科全书。志书既可让老辈人记住乡愁,又可启迪后人,让年轻人了解东吴人走过的路,是我们了解和感悟东吴历史、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同时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文献,其“存史”价值随时代推进将会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莘庄发生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莘庄镇、莘庄乡“撤二建一”建立新的莘庄镇,城市化进程又快速推动了农村的前进步伐。几十年中,莘庄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地区面貌更有了深刻变化,从最初的江南水乡到上海西南门户的枢纽,如今,一个美丽“莘”家园已然形成,这都是莘庄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并正向着2035年城市副中心的目标迈进。同时,莘庄镇为文化发展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莘”文化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东吴志》的出版,又为莘庄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我由此想到,我们莘庄镇,具备条件的村(改制村)都应编纂村志,为留存历史,留住乡愁。我们莘庄镇,也会在适当时候编纂《莘庄镇志》。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莘庄被定为主城副中心,未来莘庄将成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速度之坡、温度之城,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创新之城、发展之城。我相信,莘庄的明天会更美好,包括东吴人在内的莘庄人,一定能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续写出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去实现目标!

2020年2月

张剑光

褚半农先生发来《东吴志》的文稿,邀约我为该志写个跋。我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如果我写了,我的名字将和这部志书一起会留传下去,几百年后研究方志的学者在读《东吴志》时会想这写跋的人或许在方志研究方面是有些贡献的。担忧的是怕写不好,在这样一部十分有价值的方志后拖了这么一篇不伦不类的“跋”,简直是给《东吴志》丢脸。这个到不是谦虚,因为我从没写过跋,承蒙褚半农先生的厚爱,这是第一次,因而是真的担忧。

中国的农村结构、农村经济,自战国以后,大体上说是变化不大的。凭我对古代农业、副业等方面的研究和资料阅读,发现二千多年中,大多只是量上有一些变动,而农村的基本结构一以贯之。用一句夸张的话来说,秦汉的农村,空降到明清,里面生活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个社会,农民和国家的关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样式都是相差不多的,只是交的赋税有点多少,耕作技术上有点提高而已。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们的农村首先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的人口、居住环境,这种变动是翻天覆地性的。这种变动,单靠县志、镇志来记录,虽然会有宏观上的概括,但一到具体的变化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可能并不丰富和足够,还需要有具体的更为下沉式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部村志,既有一村的总的概括,又有落实到每家每户在新时代的具体变化,对一个农村最基层的小小分子进行解剖、进行存真,就显得十分重要,十分具有史料意义。用不了多少时间,未来的方志研究者将来会很清晰地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不是靠大小报纸上的那些宏大的关于时代的文章记录下来的,而是必须依靠一些行政村志、自然村志来一笔一笔扎实地描绘。不得不说,褚半农先生从《褚家塘志》到这本《东吴志》,为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为我们这个完全崭新的社会,记录下了非常重要、具体的史料。他的工作上的贡献,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人们都会认识到其意义的所在。

《东吴志》初稿完成后,褚半农先生曾经给我邮寄了一册,让我提点意见。当我看到一部村志被写成厚厚的几百页,简直有些惊呆,这得需要有多少热情和精力投入进去啊。这次看到了精心修改后的定稿,重新翻阅其中的章节,依然是感想颇多,赞叹不已。

大体上说,这部《东吴志》在结构上既传承了中国古代方志的传统,又加以了大胆的创新。比如志前有大事记,现今的史书很少有会这样的安排,但不少明清方志都会有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读志的人有个整体上的时间把握。全志二十七章,有不少是传统志书的分类,但更多的是《东吴志》自己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和时代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然,与传统志书同样内容的章名下,绝对不要以为具体内容也是依样画葫芦。比如人口章,中国传统特别重视人口数量,因而任何一本志书都有人口的记录,但《东吴志》的人口就不单单是人口数量这么简单了,除了数量,还记录了劳动力、户口、姓氏、婚育、长寿老人、死亡等问题。他记的家庭人口,落实到具体每家每户。在古代不值得记的一些内容,到了今天被赋予进了新的内容,而《东吴志》当然会记录保存下来。

张剑光教授

1983年以来,褚先生参加了上海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为《上海县志》《闵行区志》撰稿,还主编过《上海县教育志》,熟悉修志规范。近几年来,褚先生还撰写了多本优秀的学术著作,出版后常常寄给我,这令我这样天天在高校里工作的人十分汗颜。从年龄上说,我比褚先生低一辈,从接受的教育来说,我从进入大学就开始了专业学习,但无论是成果的数量不如褚先生多,还是成果的质地也远不如褚先生高。每当收到褚先生的著作,就会鞭策我要努力多创作些成果出来,要让自己的研究多为社会作些贡献。

说这些,主要还是想十分诚恳地向读者推荐这本《东吴志》,这是值得一读的优秀著作。

2020年6月1日于上海师大

目录

卷首地图

卷首彩照(194幅)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示意图

第一节 位置示意图

第二节 河道示意图

第二章 建制沿革

第一节 村(队)名由来

第二节 区划变迁

第三节 村落队别

第三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道路、桥梁

第三节 自然条件

第四节 气 候

第四章 物 产

第一节 植物

第二节 动物

第三节 本地特产

第五章 土 地

第一节 面积

第二节 自留地

第三节 宅基地

第四节 各生产队土地

第五节 征用土地

第六节 尚剩集体土地

第六章 人 口

第一节 数量

第二节 劳动力

第三节 户 口

第四节 姓 氏

第五节 婚 育

第六节 长寿老人

第七节 死 亡

第七章 行政、经济组织、村民自治

第一节 行政村、高级社

第二节 生产大队、行政村

第三节 实业公司

第四节 村民自治

第八章 基层党组织、群团、其他组织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和党员

第二节 工青妇组织

第三节 其他组织

第九章 兵役、民兵

第一节 兵 役

第二节 民 兵

第十章 自然村、生产队

第一节 自然村

第二节 生产组织

第十一章 政治运动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节 “文革”

第四节 “一打三反”

第五节 纠正冤假错案

第十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 农业经营体制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二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第三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四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五节 人民公社

第六节 联产承包

第十三章 大队(村)级经济

第一节 总 量

第二节 收 支

第三节 公共积累

第四节 税 金

第十四章 农 业

第一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

第三节 其他作物

第四节 食用菌种植

第五节 耕牛、农机具、农活

第十五章 副 业

第一节 生猪生产

第二节 其他养殖

第三节 家庭副业

第十六章 工 业

第一节 私人企业

第二节 大队(村)办企业

第三节 上海莘吴实业总公司

第四节 上海莘吴(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节 上海莘吴实业有限公司

第十七章   撤队、撤村、改制

第一节 撤 队

第二节 撤村

第三节 改制

第十八章 教 育

第一节 村民文化程度

第二节 幼儿教养

第三节 在村学校

第四节 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

第五节 奖学

第十九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卫生室、医务人员

第二节 医疗保障

第三节 公共卫生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二十章 村民生活

第一节 经济收入

第二节 经济支出

第三节 生活保障

第四节 日常生活

第二十一章 风 俗

第一节 岁时节庆

第二节 礼仪习俗

第三节 生活习俗

第四节 禁忌 积习

第二十二章 方 言

第一节 语 音

第二节 变 化

第三节 成 语

第四节 称 谓

第五节 谣 谚

第二十三章 艺 文

第一节 文学作品

第二节 学术论文

第三节 广 播

第四节 书法绘画

第五节 地方志

第六节 战 报

第七节 书目

第二十四章 人 物

第一节 人物简介

第二节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第三节 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四节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第五节 能工巧匠名录

第二十五章 特 记

第一节 侵华日军暴行

第二节 婚嫁10+1种形式

第三节 装假肚

第四节 老宅出土银元事件(附捐赠玉如意)

第五节 《莘庄方言》学术研讨会

第六节 莘庄商务区

第二十六章 社会调查

第一节 插队落户知识青年情况调查

第二节 赤脚医生参加劳动和年终分配情况调查

第三节 褚家塘社会概况调查

第四节 褚家塘自留地调查

第二十七章 文献选辑

第一节 撤村改制文件

第二节 总 结

“农业学大寨 普及大寨县”标语口号

附录:

村事索引

表格索引

地图、图照(串文照178幅)索引

方言词语索引

后记

排版:王巍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