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高端手机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今天,小米12系列正式发布,作为小米的第三代高端旗舰,12系列升级的不仅仅是技术和配置,更重要的是体验。

除各种参数提升外,小米12的屏幕大了8%,达到6.28英寸,比iPhone13小,握感更好,很多用户可以一手握持,完美复刻小米6的经典机型。

雷军小米高端手机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与此同时,雷军在社交平台表示:“小米12系列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一直以来,雷军都被称为“雷布斯”,从互联网模式搅动制造业的“鲇鱼”,到小米成为手机业巨头,雷军的产品观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圭臬。

此次,小米12发布,向苹果发起冲击的同时,雷军的产品观也从初代手机到高端手机提炼的更加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梳理了雷军过往关于产品、关于组织管理的观点,现分享出来,共同学习。

01

效率:性价比的核心不是便宜

在小米IPO前夕,雷军在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召开了一场发布会,他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硬件的综合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如果超过5%,那么多出的部分将返还给消费者”。

就这样,将手机降到千元门槛的小米,得以在市场掀起一个口子。

而雷军之所以这么郑重其事,是因为他担心小米成为上市公司后,会被超额利润所“绑架”,失去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产品的初衷。

“我有自信能扛住这样的压力,但是我担心如果有一天我不是CEO了,小米的管理层还能不能继续坚持,想来想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是最好的方式”雷军在会上表示。

以性价比打入市场的小米常被公众误解为便宜,这让雷军和小米的其他高管很是苦恼。“其实性价比的核心是效率”小米集团合伙人王翔解释道。

20年前,因为中国的产品做到了便宜,让很多的人买得起,得以进入全球的流转体系。“但是这些产品只解决了价格的问题,没有解决品质的问题,小米的初衷是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把更多的好产品便宜得卖给消费者”王翔表示。

事实证明,小米将手机的竞争门槛提到了更高的维度,很多厂商不得不精进产品才能在市场立足。“这是小米的贡献”王翔解释,“如果你做不好产品,消费者都去买小米了,这几乎是行业共识”。

做搅动制造业的“鲇鱼”,小米让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觉醒”。

小米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还能价格便宜?王翔的回答是“效率,你一定是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效率最高,而不是一直往里贴钱”。

雷军表示,“普通商品的成本和费用占了大头,利润只剩下窄小的空间,而小米有一套高效率模型,其中‘爆品’降低了制造和服务的成本,新媒体降低了品牌和市场的成本,电商降低了渠道和销售的成本”。

在2020年,小米的营业费用率为11.2%,苹果为14.1%,华为和三星则超过了20%。

一直以来,外界对小米模式的好奇心和总结没有停止过,包括雷军说到的互联网七字诀,互联网思维等。但是如果用简短的总结小米模式的话,那就是:

效率。

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提升产品、生产、制造、营销等环节的效率,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完全靠你用这种思维去挖掘,去发现。

02

产品:要有信仰,口碑是信仰的一部分

在小米开始做产品的时候,雷军认真思考过标准。他想起了柳传志推荐的一本书《基业长青》,里面关于如何经营百年企业的内容,让他问自己,“怎么创办一家百年企业?”

“谁在中国做到了百年?”

他首先想到了同仁堂。

同仁堂的司训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思是做产品,材料虽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然繁琐也不能偷懒。

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

这句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在整个过程中有利益的诱惑,有日积月累的劳累,商场中层出不穷的假货、劣质货就是这个原因。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同仁堂司训还有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

教导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两句古训让雷军大受震动,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全球体系一直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印象?很多人开玩笑,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知道走捷径、偷工减料。

但雷军坚定地认为,要想基业长青,就要真材实料,并且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像同仁堂一样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雷军进一步想到,有没有千年的企业呢?

宗教-其实就是信仰。

所以雷军总结,不管多少年,要持续经营一个永恒的事业,就要有理念,并且把这种理念变成信仰。

想清楚这些后,雷军为小米制定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做产品的材料,要用全球最好的,夸张一点,要买“贵”的,贵的有贵的道理。

就这样,小米的处理器选用的高通的,屏幕用的夏普的,连组装线也用的全球最大的平台-富士康,成本也比同业高出一大截。

但雷军认为,中国人需要的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

在小米初创期谈合作商也是一波三折,雷军原以为做手机就像PC一样买个元器件就行,但是后来他发现,手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件,这意味着合作商要有投资研发资源,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小米组装一直从业内第一名谈到了第四名,都没有人理,最后是第五名英华达与小米的价值观相符,才达成的合作。

光是找手机供应商,雷军就花了9个月的时间,事后感叹“想做一个好产品,是不容易的”。

小米第一款产品做出来的时候,成本是2000元,业内平均成本是500-600元。原本产品定价是1499元,一部手机赔500元,但雷军感觉不利于产品成长,后改为1999元。

一周后发布会上,大获成功。

这也成为雷军的理念,要认真做好产品,要相信口碑,口碑就是信仰的一部分。

03

人才:激活组织,戒骄戒躁

业务快速扩张时,摆在雷军和团队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

2020年4月,小米集团国际部总裁周受资致电还在投行工作的林世伟,直截了当的问“有没有兴趣来小米工作啊?”

算起来,林世伟当时已经算“半个小米人”了。与雷军相识十年,从YY上市(雷军当时是YY的董事长),到猎豹、小米、金山云等项目IPO,林世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经过几轮交谈,2020年10月,林世伟正式出任小米集团CFO。

事实上,王翔也是通过雷军的“朋友圈”加入的小米。小米刚成立时,要拿到高通的芯片并非易事,这中间有不少王翔的“活动”,并且小米的每次新品发布会,他都会去站台。

2015年,他辞去美国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一职,正式加入小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行业精干通过这种方式加入小米,组成了“复仇者联盟”业务高管团队(外界调侃)。

雷军对这些高管给予了充分信任。自2019年1月加入小米以来,卢伟冰在小米内部一路晋升,一年成为中国区总裁,两年成为合伙人,2021年3月,卢伟冰再次出任集团高级副总裁,掌管中国区和国际部。

不仅是高管团队,雷军还亲自负责了“青年工程师计划”,要知道,按照行业惯例,只有达到一定职级、一定级别还有机会参与股权或激励计划。

但雷军发文表示,小米集团“技术为本”,一直把年轻工程师的培养和激励作为重要工作之一。

激励制度也是“破除”大企业病的方法之一。

小米已经成长为一个几万人的大公司,如何管理这样庞大的组织,让所有员工保持激情和创新,避免大企业病,是小米组织管理的难题。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要做绝对扁平化是不可能的,扁平化是什么?扁平化的本质是决策的快速性和平等的意见通道,核心还是效率,而激励机制是激活组织的有效手段。”王翔表示。

并且,小米内部推行的轮岗制度也能激励年轻干部群体。2019年年底,小米内部正式试行轮岗制,部门经理或副总在一个岗位干满一定年限后,就会被派到另一个陌生的岗位。

王翔强调,“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管理者在新的岗位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原有团队与新管理者碰撞,不断擦出新的火花,保持小米集团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对此林世伟深有同感:“小米是一家业务极其复杂的公司,如果你不了解整体,只专注于自己手上业务的话,可能会看不到整个维度,公司还是鼓励大家到处跑一下,更深入的了解整个公司”。

正是这样灵活与创新意识的组织管理,才保证了人才与产品的双向赋能。

小米12不是小米的第一款高端机型,也不是最后一款,但是或许我们可以期待雷军和管理团队在坚守产品观念背后,对完美产品的进一步复刻。

期待雷军和小米!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家杂志:小米迭代:造车、出海和雷军的野心|封面故事

黄浦就业:雷军:关于创业的4点感悟

谷仓最近新建了「企业高管学习群」,不定时往里发一些最新的认知及做爆品之道,有兴趣的同学,可扫码,经审核入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