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29师裴勇授什么军衔(八路军120师的主要将领分别是谁)

《亮剑》里的“老师长”是什么军衔?

1.《亮剑》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塑造的一部战争电视剧,其中主角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疯子战将”王近山,而其中的“老师长”就是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历任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先遣队司令,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名第四。

刘伯承元帅,既是中国“三个半军事家”的一员,也是“二十世纪最奇特的六位传奇军事家”之一。刘伯承元帅早年成名,为川中名将,后来到苏联又进行了学习,是中国军队正规化的重要推动者,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和建设及军队现代化的功绩在军人中仅次于毛主席和朱老总(蒋介石语)。

八路军129师裴勇授什么军衔(八路军120师的主要将领分别是谁)

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在毛主席的地位还没有建立之前,中央召开黎萍会议,首先就恢复了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位,并担任先遣队司令,从这也可以看到刘伯承当时的才能和作用是很得到各方认可。刘伯承在长征中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当时三方共同抢占渡口,为何只有刘伯承能成功,想了解的可以查阅一下,对比之后会发现刘伯承为何被称为“智将”),彝族结盟等诸多战绩,为红军长征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带领原四方面军的部队,其实上不怎么受中央待见,刘伯承处于上不信任下不服的境地,但是129师在整个抗战期间立功无数,最后“9000兵甲过黄河,30万将士出太行。”抗日战争期间,129师“袭击阳明堡”,“双重设伏”,“神头岭伏击战”等景点战役打的妙笔生花。

在抗战过程中刘伯承延伸了游击战的内容,提出“敌进我进”的方针,为反围剿创造了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十大元帅中只有刘伯承能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补充者”。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响了反击蒋军的第一枪,这是八路军首次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的作战,但是刘伯承三战三捷。同一时期只有苏中战场的粟裕“七战七捷”可以向媲美,而论规模而言刘伯承有更胜一筹,但是粟裕能连战连捷,连续时间更长,采用以小博大的战术。

挺进大别山之前,中共的各大解放区中,东北被赶到松花江以北,苏中涟水都丢了,陕西到处转战,晋察冀被傅作义按着打,只有晋冀鲁豫战区做到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目标,并且没有败绩。虽然这和蒋军重点进攻两端有关,但是也和晋冀鲁豫的战斗力分不开,当时的晋冀鲁豫部队有差不多30万的军队,其中主力都十几万,是中共最强的一支部队。

中央当时为了缓解其它战场的压力,决定跳出去打外围,所以有了挺进大别山。这一举动吸引了几十万人在刘邓的周围,大大缓解了周边战场的局势,尤其是山东战场。并且最为关键的是,将晋冀鲁豫的剩下的物资可以调运到其它地方,缓解了解放区的经济压力。由于大别山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好,刘邓的十二万大军,最后出大别山的时候只剩下不到7万人,而且重装损失殆尽,战斗力下降严重。

刘伯承元帅在淮海战役期间,及时的发现了宿县的重要性,并派兵占领宿县,依据切断了国民党的退路。宿县占领说明了淮海战役进入到一个类似关门打狗的局面,对淮海战役的发展由很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和辽沈战役的锦州类似。

第二野战军最后担任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务,完成了对蒋介石在大陆集团的最后追击,之后有安排张国华入藏,完成了中国大陆上对国民党的最后一战。整个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率领的队伍由开始打到结束,歼敌人员为五大野战军第二,而全军总人数只有30万左右。

战争结束之后的刘伯承进行了军事学院的建设,继续完成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事业。可以某些错误的批判中掺杂个人恩怨,刘伯承被迫辞去了军事学院院长之职。对印度反击作战中刘伯承一句“有水必有路”,开启了中国军队袭击和追击印度军队的高潮。

刘伯承元帅于1986年去世,时年94岁,是开国元帅中寿命最长久的人,但是他一生负伤九次,多次在死亡的边挣扎,这也使得他晚年生活不能自理。

八路军115、120、129师,整编之初谁的综合实力最强?

部队的综合实力包括哪些?应该是兵力数量、装备水平、兵员素质和指挥能力的集成,在红军主力大部分改编为第八路军之初,整个路军兵力共46000余人,其中林彪第115师兵力为15500余人、贺龙第120师兵力14000余人、刘伯承第129师13000余人,仅从第一条要素来看,第115师的初始兵力无疑是最多的,但这毕竟只是其中的一项。

(第120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

一、兵员素质

这就涉及到三个作战师的官兵来源了,众所周知,第115师是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120师是由红二方面军主力、第129师是由红四方面军主力分别完成改编的,但是也并不全面,其中有若干历史细节还需注意。首先,当时的红一方面军下辖红1军团和红15军团,红1军团实际上就是中央红军的“陕甘支队”,也就包括了曾经的林彪红1军团和彭德怀红3军团(番号取消),而红15军团是由徐海东的红25军和陕北红军的红26、红27军合组的。

新的红1军团等于是中央红军(或称原红一方面军)保存下来的精华,该军团被改编为115师343旅,战斗力当然一流;而红15军团的战斗序列中,原红25军战斗力很强(韩先楚、刘震等,但只有3000人),不过陕北地方红军的战斗力一般,所以由该军团改编的第344旅要比343旅略逊一筹。同时在115师改编中,还加入了陕南红军的红74师,因此可以看出,第115师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皆是中央红军和红25军系统。

(第115师师长林彪)

第120师是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27军、红28军、独立第1师、独立第2师、红军总部特务团合编而成的,二方面军主力为红2军团和红6军团,其中红2军团是贺老总在湘鄂西苏区拉起来的队伍,红6军团则是由江西苏区经过“小长征”到达湘鄂西的队伍。这两个军团的战斗力不弱,但是编制不太充实,因此在改编时补充了陕北红军的大部分队伍。

第129师是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29军、红30军和四个独立团合编而成,注意陕北地方红军的编制虽大,人员却不多,且多数部队番号为1935年大会师以后新建。所以在八路军的三个师当中,整体兵员素质应该以参加长征的老红军数量比例为衡量标准,大略排序是第129师、第115师和第120师。

(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

二、装备水平

整体来看,还是115师装备水平最好和数量最多,因为中央红军出发时有86000余人,其中仅战斗部队即达50000人,经过长征中的不断减员,武器装备的质量反而被浓缩了,也就是剩下的部队虽然不多,但是枪械保有率、缴获中央军武器的数量比例却是最高的。同时红25军的装备水平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在1934年11月26日的独树镇血战中,红25军曾经集中了70多挺机枪作为突击火力,一下子把敌人打懵了。

红25军在跟陕甘支队会师时,还拨去了一批机枪作为支援,第115师的主力既然是这两个系统的部队,当然装备水平最好。尤其是两军会师初期,来犯的东北军“贡献”最大,比如在直罗镇战役中,缴枪3500余支子弹26万发。西安事变前后,为了准备共同对抗中央军,张学良在西安帮红军筹集了3000支步枪和60万发子弹,杨虎城则送给徐海东红15军团100箱子弹等等。

(第120师师长贺龙)

第120师在反围剿和长征过程中,打的多为杂牌军,那么缴获的装备无论质量和数量都不行,所以装备水平较差,根据参谋长周士第的日记记载:第120师完成改编时共有迫击炮4门,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花机关枪1挺,步马枪4091枝,驳壳枪788枝,手枪91枝,手提式枪67枝,马刀2把,刺刀117把,各种子弹276955发。

第129师的装备水平只能算一般,因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扩张非常迅猛,兵力从最初的20000余人发展到80000余人,人数上去了装备水平肯定就被拉低了,尤其是红四方面军在大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敌人当时是川军,虽然缴获不少,可惜川军的装备水平兵力就不咋地。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第129师东渡黄河的部队为9367人,一个旅部一个团留在了陕甘宁边区,这9000余人一共装备了迫击炮6门;轻机枪93挺;重机枪29挺、花机关和手提枪75支;马步枪4136支;驳壳枪/手枪632支;刺刀55把。 其中步马枪弹43012发、自来德2872发、手枪弹6051发、重机枪弹23222发、轻机枪弹27361发、冲锋枪弹310发,合计弹药为102828发,另有67枚迫击炮弹和203枚手榴弹。

所以在装备水平上,三个师的排序应为第115师、120师和129师。

(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

三、指挥能力。

就苦战、恶战的次数和大兵团指挥能力来说,中央红军和红25军毫无疑问排名榜首,尤其是中央红军保持了大批军事干部,比如陈赓干部团的每一个兵,其实都是原来的连长、排长,再加上长期受主席的亲自领导和教育,所以第115师的各级指挥员军事能力普遍较高,开国将帅也是最多。比如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以及陈光、徐海东、黄克诚、杨成武、韩先楚、陈士榘等名将,堪称将星闪烁。

然后就是红四方面军了,因为徐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炉火纯青,所以四方面军各级将领受益匪浅,涌现出一大批高中级优秀将领,像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等,并且在129师的改编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还从中央红军调拨了些高级干部过去,比如师长刘伯承、邓政委(先为张浩同志)、386旅旅长陈赓等,他们与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等共同组成了129师的领导层,使该师的干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红二方面军本来底子就薄,中下级指挥员多为地方干部出身,夏曦的一通乱搞更是雪上加霜,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将原来红一方面军的红32军划归二方面军作战序列(红9军团缩编而来),加一起才13000余人,也就是说原红2、6军团仅有万余人枪,部队总体数量不多,优秀指挥员的数量自然也不会多。

因此各级指挥员的数量、能力的综合排序,应该是第115师、第129师和第120师。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

四项基本条件不妨打个分,第115师分别为3分、2分、3分、3分合计11分,第120师分别为2分、1分、2分、1分合计为6分,第129师分别为1分、3分、1分、2分合计为7分,如此一比较就清晰了,八路军三个作战师的初始综合实力排名应为第115师、第129师和第120师,这是比较客观的。

对此连敌人都有所感觉,平型关战役后日寇在战报中评价第115师部队:“当面之敌几乎均为20岁以下少年兵,作战勇敢,远非之前所遇之敌可比”,在《华北治安战》中也承认早期的第115师可以跟日军达到“一比一的战力”。也正是因为如此,第115师在抗战胜利时发展的最好,囊括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两大一级军区,而第129师发展为40多万人大军的晋冀鲁豫军区。

相比较而言,第120师发展起来的晋绥军区实力就稍弱些,当然也与所在地区的贫脊有一定关系。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